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部分

山在未向社會各界民眾化緣的情況下,突然大興土木,修成佔地4oo畝,殿宇五重,與二十四諸天暗合的24個天井,與黃道貌岸然周天同數的365間堂舍的宏偉大寺院。如果沒有數萬銀子是很難建成的。按正規渠道的說法,是因為有神相助。清同治年間(1868年)任灌縣知縣的錢璋在《重建普照寺並建藏經樓記並贊》的文章中說:“道光庚子,接代鑑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誠所結,可格蒼穹,即於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勞雕琢,不煩輦運,自致良材以顯名勝。靈峰於是因舊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廣廈數十楹。”一下子修起幾十幢房子,都是“天示神奇”,石頭自己裂開,不雕刻、不搬運,自己就到工地上了,而且憑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這絕對是不可能的。而民間流傳的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普照寺有一個叫果時的小和尚,到與普照寺相鄰的雪山寺割豬草時,現一處地方青草長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長出來。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異,不事聲張,暗地組織寺內各尚挖掘,卻挖出一窖金銀!這才有了普照寺大興土木的資金來源。

奇案之二:張獻忠青峰山採石之謎

張獻忠在明崇禎十六年(1627)攻克武昌後建大西政權。崇禎十七年(1628)第二次進川攻克成都,並定都成都,於1646年戰死西充。大西政權在四川共計只有18年時間。在大西國滅亡的前幾年,張獻忠最為倚重的義子張可旺率兵進駐灌縣,並在民間蒐羅了3oo石匠到大觀鎮境內的青峰山採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脈,位於大觀鎮境內,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張可旺監督數百石匠採石,卻並未運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築物或用鋪路。採石半年,卻連3oo石匠也未見走出山來,消失在青峰山中。合理的解釋是,張可旺可能奉張獻忠密令,在青峰山以採石為掩護,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宮,用來藏寶,因為根據時局的展,大西國政權已岌岌可危,轉移財寶是情理之中的事。大概張獻忠也料到如果清軍滅掉了大西國,再要復辟是十分困難的事,作長期打算,必須埋藏財寶,以便將來之需。開採出的石材或者用來修了地宮,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處山坳。而採石的工匠,則全部殺害滅口。張獻忠青峰山採石之謎雖然無人破解,但有幾件事卻與藏寶聯絡起來。其一,普照寺修建的石料傳言是神仙之力,山裂石出,就如清道貌岸然光灌縣錢璋文中所言。但極有可能是普照寺僧人偶然現了張獻忠開採的石料。其二,普照寺不但現了石料,也現了張獻忠所藏之寶的一部分。其三,李定國是張獻忠最忠誠的部下,主管糧草後勤,是張獻忠的財務和後勤部長。而李定國的部下——後來到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蓮和尚專程到尚未修復的普照寺開創基業,並從他開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輝煌。心蓮和尚到普照寺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到青峰山護寶,奉張定國之命保護大西國藏寶;另一種可能是他知曉藏寶的秘密,到青峰山伺機取寶。古今中外,不斷進行著藏寶與尋寶的遊戲。藏寶者大都是高智商的人,他們不但要選擇藏寶之地,更要設計藏寶的方法,而疑陣、設機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總要經過萬千思慮,做到不留痕跡,萬無一失。讓尋寶人耗盡畢生精力也猜不透藏寶人佈下的迷魂陣。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普照寺與雪山寺的易名之爭

相傳雪山寺開山立廟後,代代僧人皆喜好練武。雪山寺的承傳方式也很特別,並不像其它寺廟傳袈裟之類的衣缽,而是像江湖幫會一樣傳信物。這信物就是以開山祖師嘯雲淨命名的“嘯雲劍”。此寶劍不足二尺,劍鞘和劍柄鑲有七顆寶石,為雪山寺鎮廟之寶。凡據有此寶劍者,即為雪山寺主。可是到了清朝中葉後,鄰近的普照寺突然崛起,其間雪山寺的“嘯雲劍”不幸被人盜去,住持方丈自責退位,雲遊四方,誓不尋到寶劍絕不回來,從此杳無音信,雪山寺也就此衰落下來,一蹶不振。後來,雪山寺僧人認為這是旁邊的鎣華廟改名普照寺相剋所致: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化?於是更換牌匾,將雪山寺更名為“烏雲堂”,意在“烏雲”遮擋“普照”,倒克普照寺。普照寺僧人也不甘示弱,在寺名前加上山名,換作“青峰山——普照寺”,取“清峰”諧音“清風”,意即“清風驅散烏雲”,再反過來倒克雪山寺

心蓮和尚之謎

普照寺挖出財寶可能與張獻忠藏寶的另一條值得懷疑的線索有關,就是普照寺的開山祖師心蓮和尚。張獻忠被殺,而他的部將李定國卻率部轉戰南北,擁戴朱明王朝一個宗室子弟,打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