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問題,開始變得堅定起來。
“最後一個問題,你想成為初級聖士,還是……”李小白還沒有說完,泰坦便搶先說道:“是聖皇!”
李小白又再次丟擲了之前的問題。
“你想當聖皇嗎?”
“想!”這一次,泰坦的回答終於變得無比肯定。
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話術引導著泰坦為自己找到了最終答案。
李小白點了點頭,他不再繼續提問,而是開始娓娓述說著一個故事,西方和東方都不曾流傳的故事。
“神靈曾經為是否應該毀滅人類而猶豫過,不過在做出這個決定前,派遣了一個使者到人間遊歷,讓他的所見所聞來決定人類的命運,這個能夠得到任何人友善的使者看到了人世間的種種罪惡,恨不得立刻毀滅這個汙穢的世間,但是又看到了種種善良,使他於心不忍,使者最終發現自己無法回答神靈的問詢,於是他找到一個工匠,用低賤的沙石泥土與珍貴美麗的寶石製作了一尊人像,將它送到神靈面前,作為遊歷的答案,泰坦,你仔細思考一下,最後回答我。”
這個簡略直白的故事結束,李小白的最後一句話卻讓泰坦情不自禁的顫抖了一下,讓他恍然以為是神靈的質問。
…
第615節…回答
泰坦陷入了沉思,完全陷入了這個故事裡面。
神靈派遣使者巡遊人間,透過所見所聞來決定人類的命運,這個典故並不曾出現在聖庭的任何一部典藉上,卻是並不影響這個故事的思想性。
李小白靜靜的等候著泰坦的答案,就像神靈等著使者的最終回答。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故事出自於伏爾泰(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的作品《如此世界》,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是一個哲學問題。
李小白用這個經過自己改編的小故事,是想要透過其哲學性,挖出泰坦內心深處的本我。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正答案卻是阿姆河畔大月氏人巴蒲克成功糊弄住了不正經的神靈伊多里埃,最終你好我好大家好,繼續稀裡糊塗的過日子,答案本身並沒有多少意義和價值,最重要的卻是整個思考過程。
對於應試教育來說,這種題文多半要讓老師們哭暈在茅廁,計算過程99分,答案1分,這算什麼鬼?!
說好的參考答案呢?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又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掰彎了多少美少年。
在東方,只有梁山伯、祝英臺再加馬文才的三角虐戀,相愛相殺才能與之媲美,梁山伯發現祝英臺真身後,原本睡在一起的好基友反而分了手,為什麼?因為祝英臺是女的,女的……性別不同怎麼談戀愛?
自古哲學都是坑,從此節操是路人。
嚴格意義上,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坑。
之所以如此大費周張的將泰坦引入這個思考過程,李小白卻是為了滿足對方的要求,將其定向培養成符合自己要求的聖徒。
儘管聖庭分裂為東方和西方,已經既成事實,西方聖庭因此實力大降,但是終究底蘊深厚,甚至比五宮七宗加到一起也毫不遜色。
但是讓現任聖皇這樣老奸巨滑之輩,或者讓聖庭內部的利益集團主掌局面,必然對東土不利,反而像泰坦這樣的人若能成為西方聖皇,正符合東土的利益。
在深思熟虛後,李小白決意扶持泰坦繼任聖方聖皇,眼下的指點,卻是為了著眼未來。
若是可以的話,藉助於極西之地西比阿家族的勢力與其結成新的利益團體,再加上東土的天宮和大武朝,必然能夠形成一個利益平穩,徹底穩定住東西方的局勢。
西人東征,無非是為了利益,若是能夠雙贏,並且趁機剿除其他聲音,重新制定遊戲規則,天下可定矣!
要不是香君小娘子成為了大武朝的女帝,李大魔頭根本沒興趣摻合進來這場逐鹿天下的亂局,當然天邪教這個總是膈應人的毒瘤,必須要剪除。
小白同學也算是用心良苦。
“沙石泥土代表罪惡,寶石代表善良,人像代表人類,罪惡與善良組成了人,人包含了惡與善……”
可憐的泰坦算是正式入坑了,目光失神的站在那裡喃喃自語,原本單純的心思用來思考這種複雜的哲學問題,實在是難為他了。
在西方聖庭的典藉中,世間不是光明就是黑暗,不是善良就是邪惡,彼此永恆對立,從未有合為一體,彼此共同存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