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國家經驗不足的緣故。此外,不適當的“擴大敵我矛盾”,將學術爭鳴視為“意識反動”,習慣“軍事式”“規模化”的思維方式,動輒掀起全國性的 “運動”。凡此種種,將國家拖進一次又一次的“折騰”之中,終於將國民經濟拖至接近崩潰的邊緣。

中國的後三十年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77年到1981年。

第二階段從1982年到1989年春夏。

第三階段從1989年春夏到1992年初。

第四階段從1992年到2002年。

第五階段從2002年至今。

第一階段準確的講是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之間的過渡階段。以1976年粉碎“四人幫”開始到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這一階段主要的特徵是“撥亂反正”。政治上、組織上為一大批在“*”中被打倒的老幹部*;教育領域恢復全國高考;農村恢復土地“個人承包”;文學領域“傷痕文學”盛行。以《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發表為標誌,昭示著長達五年的“撥亂反政”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中國開始和“*”告別,和“以階級鬥爭為綱”告別,和大規模的、毫無必要的“群眾運動”告別,國家開始進入理性和法制的軌道。

第七章:開國六十年(4)

第二階段是經濟開始全面改革,政治改革開始試行的階段。

第三階段,面對東歐鉅變、蘇聯解體的國際環境,中國進入一個思考階段,各種思潮此伏彼起,各種學術紛至沓來。

第四階段,以*南巡講話發表開始,中國進入了全力改革階段,這一階段,國民經濟開始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以香港迴歸、澳門迴歸、申奧成功為標誌,中國的國力顯著提高。

第五階段,改革開放步伐穩健有力,國民經濟開始快速增長,人民生活不但顯著提高還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格局。以 “非典迅速控制”、“中國加入世貿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召開、“”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亞歐首腦會議召開、神七飛天、抗擊金融風暴等事件為標誌,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一個大國的形象呈現在世介面前。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建國六十年的後三十年和前三十年相比,最大的變化莫過於自由和平等。

和建國前三十年相比,後三十年對普通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