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沒有說什麼生死與共的話,胡廣就這麼平平淡淡地結束了他的第一次公共場合的講話。
可他的這番話,卻給了所有降卒一個定心丸。胡廣說的話。還是當著這麼多人說得話,這可以算是金口玉言了。肯定不會有假。
話中還傳給他們一個資訊,他們努力便能獲得土地,還是河套平原上的土地。對於這些生活在邊關的人來說,自然知道一句俗話,黃河九曲,唯富一套。也就是說。河套平原的土地肥沃,是出了名的。
不用說,降卒們的選擇幾乎是一邊倒的。在之後的幾天,他們又瞭解到一個情況:想獲得土地,最容易的是用軍功換。而軍功最多的則是野戰軍將士。可野戰軍是最難進的,最為嚴格,競爭也最為激烈。
這讓邊軍出身的降卒們很是驚訝,同時也恍然大悟,難怪這支騎軍這麼精銳剽悍,原來如此!
沒人不想獲得土地,在能吃飽飯的前提下,有軍事基礎的邊軍降卒們,個個都極為用心的訓練,極力爭取要加入野戰軍。也由此一來,原本有點死氣沉沉的榆林重鎮,一下重新煥發出青春,變得生氣勃勃、熱火朝天起來。
等到後續部隊和工匠到來後,榆林鎮就更為熱鬧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努力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但胡廣卻不輕鬆,因為另外一個難題擺到了他的面前。就是和以往不同,對於城市的管理,該如何進行?
以前的大鍋飯制度沒法在城市實行了,畢竟城市中各行各業存在。不少人都有私產,總不能全部沒收吧!幸好榆林是軍事重鎮,大部分人都是軍戶。可就算如此,胡廣也得有一套管理辦法才行,否則就無法進行擴充套件。
胡廣雖說有過考慮,可實際有了一座城池時,還是陷入了麻煩之中。
與此同時,遠在陝西南部的固原,臨時接替三邊總督的原陝西布政使,卻很是高興,甚至有點慶幸。
他叫陳奇瑜,字玉鉉,保德州人。陝西亂成一團,精兵強將都被派去勤王,三邊總督楊鶴因為剿賊不力被賜死後,原本朝廷屬意於延綏巡撫洪承疇接任。但沒想到京畿之地的戰事久拖不下,無奈之下被陳奇瑜撿了個漏。
其實,楊鶴原本在朝中有知兵的名聲,如此還最終倒在兵事上。換句話說,這三邊總督的位置,其實多少算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般人還不敢接。
但陳奇瑜人在陝西,知道從崇禎元年開始,草原韃子已沒再進犯關內,主要是流賊作亂。
但流賊之所以鬧得兇且厲害的有不少,主要是有勤王軍加入了流賊。也正是有勤王軍加入的流賊,才是難以對付的。
可這些難對付的流賊,已看不上被禍害已久,沒多少油水的秦地,被攻破潼關之後,紛紛南下中原去了。那些還留在秦地的流賊,基本上是膽小怕事且沒啥本事的災民轉變而成。
因此,陳奇瑜透過運作,得到了這個三邊總督的位置。他剛一上任,就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他派副將盧文善斬殺了截山虎、柳盜蹠、金翅鵬等部流賊。又派遊擊常懷德殺了薛仁貴,參政戴君恩斬了一條龍、金剛鑽、開山鷂、黑煞神、人中虎、五閻王、馬上飛等部流賊,一時之間,固原附近幾個州郡的流賊被掃蕩一空,秦地形勢好像輕易便能穩定下來了。(未完待續。)
542 失態
這麼一來,陳奇瑜的名聲便起來了。原本有些人覺得他比不上洪承疇,趁著洪承疇在京師勤王之際,撈到了這個三邊總督,算是佔了大便宜。
可幾戰之後,竟然被他遣將連戰連勝,算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至此,也算是站穩了腳跟,給朝廷的報捷文書馬上就發了出去。
陳奇瑜知道,朝廷在這多事之秋,急需這樣的好訊息。這個時候,誰先報上捷報,誰就能在御前,在內閣留名,對將來的前途大有裨益。
在原本的歷史上,眾人都認為陳奇瑜的兵事比洪承疇要弱,一直到他因緣巧合,趁著洪承疇總督三邊沒空抽身時,才得到了總督四省的差事,差點打得各處流賊全滅的地步。
而此時,他雖小有成就,卻還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在兵事上蓋過洪承疇不可。因此,他連續發號施令,準備對轄內的流賊一一剿滅。
為此,他已收集了相當多的情報,對於各路流賊,特別是叫得上名的那些流賊,都標記在軍事地圖上,瞭解對方的活動規律並針對性的有了對應的將領。
這一日,他正在總督府大堂開軍事會議,部署作戰目標,忽然外面傳來急報之聲。
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