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人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許多航行在大洋中承載中國貨物的艦船,在航行途中就改變了方向,從原計劃駛向緬甸改向印度,都不得不臨時在加爾各答、吉大港、孟買、馬德拉斯等處卸貨。汽油、武器彈藥、航材……堆積如山,而國內請求儘早運到物資的告急電文,24小時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

中、美、英、印四方協調人員,整日忙個焦頭爛額。

不知道在華盛頓的中國外交部長能否知道 叢林密境中發生的這些亂糟糟的事情。租借法案、物資、“中航”那“18架”DC—3運輸機、飛行員、陳納德、英國人、印度人、密*、加爾各答……千頭萬緒、盤根錯節,所有的事情都夾雜在一塊,讓博士心力交瘁,沒時間、沒心情,也沒精力去想緬甸地面的事情。

而此時,蔣委員長髮來急電,讓他立刻晉見美國總統、見羅斯福。

看了電報內容,深知國內軍政火急的宋子文更是不敢怠慢,2月25日,在華盛頓的*外交部長給美國總統發電:

總統先生:

蔣介石將軍從昆明給我發來一封信箋並讓我送給您,現在我就在這裡。您以前總是寬大地給我時間,這次我強忍住自己不要強要求您,除非您希望與我討論這封信。

加拿大政府已為我安排了一次去加拿大的短期訪問,明天下午3點出發,約三天後回來。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延遲離開時間。

致深深的敬意!

宋子文(注五)

想說的和不想說的,能說的和不能說的,該說的和不說的,宋子文都說了。求人的滋味確實不好受,但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只要是能揭開鍋,誰還上外討口子?還是那句話,沒有實力啊,就得在別人門前矮三分。也真不愧為一國之外交部長,都到這個分上了,言辭語句運用得還是如此貼切,恰到好處。

和蔣委員長焦慮的情緒、和國民政府的渴盼援助之情不同,羅斯福總統此時也許覺得自己是在鳥瞰整個“世界戰局”,對於他來說,為緬甸戰事焦急萬分的中國政府的事情也許不應該排在第一位。

只過了一天,2月26日,羅斯福回電:

親愛的子文:

很感謝你送來的大元帥的信,希望你有個對加拿大很好的訪問。(注六)

字面上,美國總統雖說很親熱,但意思明白無誤,美國總統不想討論。

看來是不管想不想去、願不願去,這加拿大,宋子文都得去了。

這邊,哪裡是印度的問題,緬甸已經快保不住了。

都是錚錚鐵骨硬漢(三)

緬甸,一副敗像。

臘戌喪失,切斷遠征軍後路,英國人不戰而退,使得日本人毫無顧忌地往上壓,讓一切計劃均成泡影。

遠征軍第一次出國作戰,終以戰敗告終。

再一次撤退。

問題又來了,史迪威命令,第5軍、第6軍,第66軍就近退守印度,在戰場上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的杜聿明明裡執行,暗地裡卻悄悄給“校長”發電請示。

敗退緬甸(6)

校長的回電極為快速,內容也是:撤回國內!

西去印度,只有三百多公里,而東回中國,卻足有千里之多。最要命的是,滇緬路已被日軍佔領,回國根本無路可走,只有翻越蚊蟲橫飛、螞蟥遍地、豺狼虎豹肆虐、沼澤密佈,能進不能出的“野人山”。

連小孩子都能看清的事情,大將杜聿明就是沒“看清”。

面對史迪威的詰問,杜聿明也振振有詞:豈止是校長、是我的意願,也是廣大官兵對自己祖國的無限渴盼和依戀……新5軍軍長的話沒錯,回國的訊息傳出後,確也得到了全體將士的擁贊,來自*、自由國度的史迪威還能說這是“長官意志”嗎?

誰不愛戀自己的祖國?面對眼前的異國部隊,軍銜高出許多的美國老頭一點辦法都沒有,雙方只有分道揚鑣。

電影《漫長的一天》有個挺有意思的畫面,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掉了隊的蘇格蘭士兵吹著風笛孤獨地走著,美國將軍迎面過來:你現在歸我指揮,聽我的命令,跟我前進。

是,將軍!

就這麼痛快。

戰場上,軍銜低的服從軍銜高的,天經地義。可惜,那是在西方。洋人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根本無法照搬到東方。杜聿明、廖耀湘等即使是與小鬼子交手時再勇猛、再無畏,也註定在權力面前敗下陣來。一切為權力服務、為上司著想的中國軍人遠做不到蘇格蘭風笛手那樣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