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忽必烈手下的近衛在他帶領下,迅速離開這裡。很快他們就與出動的大軍會合,殘冬的晴日裡,一隊隊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兵緩緩行動著。穿著馬用雪鞋的它們,在厚厚的被凍得堅硬的雪地上並不下陷。這些出口型最戰馬,是這幾年以來整個埃及、敘利亞王國最多的出產。
因為對於戰馬的需求量“華夏帝國”的商人們,除過自己建立生產企業之外,還使用一匹最戰馬與另外一匹重型馬,共兩匹種馬與普通人達成交易。然後在有償提供馬匹飼料的同時,以平常的價格買入馬駒。這種馬作戰低階別的騎兵用馬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如最戰馬,但好歹也比普通馬要好些。
為了這一次促成蒙古人出兵,趙旭手下計程車兵全都變成了步兵。當然暫時來說,他也用不著太多戰馬。而且從濟州島運來的戰馬很多,天知道“華夏帝國”哪來那麼多戰馬。他可是不知道,整個阿拉伯帝國、埃及,幾乎都在上面那種手段下,變成了戰馬供應基地。至於華夏軍使用的“華夏天馬”與“最戰馬”,依然還是來主要自於“華夏島”、科特行省以及“華夏帝國”在歐洲部分的土地。
雄壯的馬匹上披著馬衣,士兵們在鎧甲上披著披風。這樣的鬼天氣裡出兵,自然是要讓每個士兵都要罵孃的。不過好在他們在風雪之中移動的距離並不遙遠,前方已經準備好了大量的6輪馬車,讓他們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溫暖的馬車裡前進。矮小的蒙古馬在耐凍方面,比起這些出口型最戰馬的確要好一些。
與城牆上相對的地方,是事先挪出去的,監國親王忽必烈的大帳。作為他與趙旭商量好的結果,就是趙旭的大軍,將會在蒙古大軍全面入侵大宋,並與趙伏波的華夏軍交手後,及時到達戰爭作戰蒙古軍隊的第二梯隊。與趙伏波決戰之後,倘若勝利,趙旭就成為大宋的皇帝,而到時親王忽必烈則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
大車是這次行動的重點,多達5萬輛6輪輛大車,組成了這次大軍行動時最大的特點。那些6個寬寬的大板輪,在這雪地上行進的時候,一點也不會影響行進的速度。
“要前軍前進時多加小心,標清楚道路,以防大軍碰到那些雪坑!”
在這時行軍絕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這時大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蒙古人會突然出現在邊境上。相對而言,只有蜀地方面部署的宋軍最僅人擔心。就蒙古方面的情報而言,只有那裡在的宋軍曾經得到過大量“華夏帝國”提供的火器,雖然後來聽說大宋朝廷調走了一些,但總體上來說,要比其他地方的宋軍更難對付。這次進行突襲,也是件不得以的事情。事實上只要奪得了蜀地,到時補給領先當地還是補充的到的。
以上的的種種原因,是促成這次出兵的主要因素。同時親王忽必烈給益州方面的李璮釋出命令,要他率軍騷擾大宋的邊境,同時也轉移一下大宋朝廷的注意力。
事件事中,沒有人考慮大宋朝廷。也是腐朽的朝廷已經成了一群窩囊廢狗官把持的罪惡之地,無論再富有也難逃噩運!
171章 建路先挖溝
“駕……!”
一匹健壯的最戰馬在凍得硬硬的道路上奔跑,它同樣穿著雪鞋,不過這是一種相當特殊的雪鞋。第下腳下有釘,可以讓戰馬的馬蹄在任何時候不會打滑,第二雪鞋並不是直接在馬蹄的最底部,而是稍稍的要高一些。這樣的好處是,在凍硬的道路上飛馳的時候,不會受到雪鞋的影響。雪鞋也只會在鬆軟的積雪上才會起作用。
騎士的目標,是遠處的已經看得到的益州城。那兒此刻與沿海的泉州等地一樣,是些暗地裡實行了新政的地方。不過沒有人知道,此刻的益州城裡,已經成了“華夏帝國”皇帝臨時駐蹕的地方。
“當家的,這裡的街道好窄啊!”
對於朱莉安娜的報怨,趙伏波有些無奈。的確這裡與按照“華夏帝國”未來城市規劃修建的“華夏島”、或者說錫蘭明珠行省的大街相比,那是差得遠了。不過好在這裡的街市裡的道路多數還是青磚鋪就的,雖然那些青磚已經被多年的踩踏以及車輪的輾壓,早已經不再平整。
在他身邊,是幾年穿著披風的皇妃。此刻因為益州已經普及了暖氣,只需要一個使用煤炭的銅爐,水膽裡的水透過鐵管傳遞到鑄鋼的暖氣排裡就解決問題。因此這改變了人們的穿衣習慣,裡面穿的相當薄,出門的時候才會穿那種帶有帽子的皮裘。
相對來說“華夏帝國”的水泥路那是要進行的多,甚至建設的方式都要先進的多。
在“華夏帝國”要建路就要先挖溝深10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