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去參加科考不知能否進三甲。但轉念又一想,自己眼下命在旦夕,能否活過雙十還不得而知。進了三甲又能如何。
相比成績好壞,崔琰更感興趣的是蔡吉對落榜者的安排,卻聽他跟著問道,“老夫聽聞去年有三百餘人前往東萊應考,不知齊侯如何安置那些落榜士子?”
“落榜之人,亦可入講武堂學習,待三年之後再考科舉。”蔡吉回答道。
崔林等人一聽三年之後蔡吉還會開科取士,不禁再一次露出了激動之情。可蔡吉卻知這屆科舉的情況,遠沒外界看到的那般成功。話說,她當初建講武堂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培養手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日後推行科舉做準備。但正如其所言,到目前為止,除了炮手、賬房以及技工等專業人員之外,講武堂並沒有培養出值得稱道的人才。在東萊第一屆科舉中,最後進入明經三甲的都是世家子弟,而明算三甲除了兩名講武堂學子之外,亦有一人出自世家。但在蔡吉看來講武堂學子在明算上的優勢並不能保持太久。明白了科舉考試範圍的世家豪強子弟回去後定會在算學方面苦下功夫。正應了當初王融的那句話,“若有世家子因開科取士而心存畏懼,那這等人使君不要也罷!”
世家子弟的強勁表現可以說是大大出乎了蔡吉的意料。而寄予厚望的寒門子弟則在科考中表現平平。本來經學是寒門子弟的強項,但是蔡吉加試的算學卻讓不少人給刷了下去。以至於寒門子弟在明經和明算兩科中都沒取得好成績。不少士子在放榜之後都詬病蔡吉出題太過刁鑽,擺明了就是在給世家子和講武堂學子放水。也直到此時蔡吉才意識到為什麼科舉發展到後來會出現八股文。
八股文說白了就是為了保證考試公平而出現的。話說寒門子弟家底雖也厚實,但終究少了文化積澱,更為確切點說就是家裡缺少書籍。不少人家裡能有一套論語就已經是了不起的事了。更多的人則需要跟在師傅後面抄書背書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反觀世家子弟不僅衣食無憂,家中還積年累月收集了大量的書籍,身邊又有為官治學的長輩在旁指點。他們的眼界和知識面都不是寒門子弟可以比擬的。世家子弟學完儒學,學玄學,學完玄學,學算學。只要他們有興趣,琴棋書畫、刀槍棍棒、煉丹機關,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在這種情況下,考的知識面越廣,對寒門就越不利。所以需要八股文來圈定考試範圍,從而讓更多潛心學習的儒家士子有出頭之日。
但是八股文所帶來的弊端同樣也是致命的,它將大大削弱所選官吏的水準,讓一幫只知死記硬背的迂腐之輩出仕。甚至令原本百花齊放的漢末士林提前進入功利的八股時代。所以蔡吉並不打算用縮小考試範圍來將世家子刷下去。而是決定用造紙術和印刷術,將知識傳播出去。令寒門子弟也能接觸那些珍稀的書籍。
想到這裡蔡吉便向崔琰補充道,“相比講武堂,孤其實更看好尊經閣。”
小劇場時間:
信使:主上,時空管理局罰單。
小蔡:蝦米?(⊙_⊙)
時空管理局:乃因僱傭未滿16週歲童工,虐待未成年人,罰金五千~~~
小蔡:(>﹏<)冤枉啊~~~偶是在培養二十一世紀好男銀啊~~~
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
“尊經閣?可是齊侯藏書之處?”崔琰問道。關於東萊尊經閣崔琰也是略有耳聞,知道蔡吉這些年在四處收集書籍。其實收集書籍這種事,稍微有點文化的諸侯都會去做。但聽蔡吉的意思,似乎她建尊經閣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加之其又是開科取士的創始之人,崔琰這會兒的興致自然是更濃了。
“是。”蔡吉點頭介紹道,“孤命人收集書卷,抄錄成冊,存於尊經閣中,供人借閱。”
“非講武堂學子也可借閱?”崔林急切地探身問道。他雖是崔琰的從弟,但家境較差,常受族人歧視。唯有崔琰看好他的才華以及刻苦勤奮的品行,不僅借他書籍還在旁指點。倘若蔡吉真將所藏之書任學子借閱,那無疑將是天下寒門學子的之福。
凡是來東萊的學子皆可借閱尊經閣內書籍。不僅如此,齊侯府還提供紙張供學子抄寫書籍。”蔡吉大方地宣佈道。
“嚯!”驚歎之聲再次響撤了書房。不僅能借閱,還能珍貴的東萊紙抄了帶走。世上怎會有此等好事?
眾書生眼中閃過的那一絲懷疑並沒有逃過蔡吉的眼睛。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她當即指著曹丕說道,“這位乃曹司空次子丕公子,其在東萊時曾出入藏經閣。諸君若有疑問可向其詢問。”
噢,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