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皇瑪法昔年題的乃是“三藩、河務和漕運”,而自己要題的……乃是當日他答應皇阿瑪的那三事,其一,是將上一世自己揮霍的銀子都給賺回來;其二,是使天下百姓皆有口飽飯吃;其三,就是要把這該生的兒子都生下來。

簡單來說,他這三事,便是那“銀子、肚子和兒子”,乾隆想到此處,臉都綠了,這要是寫上去,兩相一對比,那他豈不是會被人笑死?

乾隆一想到這兒,登時把筆一摔,鬱悶不已的往外走,這三事朕就放在心上,隨時自勉罷了,這放在外面兒,朕可丟不起這人!

回到養心殿,粘杆處的摺子送上來了,這是乾隆早就吩咐了的,為選額駙的名冊,乾隆拿起那摺子,細細的翻看著,看著看著,他的臉色猛地一沉。

自三藩以後,大清就沒再封過活著的異姓王,可看看這幾個,什麼愉親王、碩親王、齊王,這些是什麼玩意兒?

作者有話要說:乾隆(拎著水壺給小善保澆水):和愛卿啊和愛卿,你要快快長大,為朕分憂啊……

╮(╯▽╰)╭

——————————————

今天又杯具了… …難得買一次零食,竟然是壞的,拉肚子了……嚶嚶嚶嚶嚶,這什麼破身體啊,扶牆爬走……

正文 覺悟

乾隆看到此處,已是面色陰沉,他猛地把那摺子往地上一擲,怒喝道:“你們到底是怎麼辦差的?本朝自聖祖皇帝裁撤三藩之後便再無異姓王一說,可你們遞上來的摺子裡面,怎麼又莫名其妙的冒出了什麼愉親王、碩親王和齊王來?”乾隆瞪著那來送摺子的粘杆處侍衛,磨著牙想,這粘杆處竟然會犯下這等錯誤,看來朕平日真是對他們太鬆泛了。

他剛想完,就聽到那垂手侍立在下方的侍衛帶著幾分詫異的聲音道:“皇上,這……愉親王、碩親王和齊王,是乾隆二年,您親自下旨所封。”

“胡說!”他此言一出,乾隆登時氣的一拍龍案:“朕什麼時候下旨封過……”他話還未說完,卻是猛然一滯。

對了,朕醒來那時候,恰好是乾隆十三年,而按著這小侍衛所言,朕是在乾隆二年下旨封了這三個異姓王……

乾隆一想到這兒,突然隱隱有種非常不好的預感,這種感覺讓他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好像陷入了一片使人窒息的陰影中一般。

朕記得,朕在位時從未封過異姓王,要說有,也只在乾隆六十年時,將福康安以軍功恩照宗室之例,晉為嘉勇忠銳貝子,顒琰即位後,才把那傅恆、福康安追贈王爵的。

本朝自太祖時起,到朕這裡,生前封王者不過五人: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忠明、平南王尚可喜、義王孫可望,死後封王者也只有區區四人而已。

而這突然冒出來的愉親王、碩親王還有這齊王……又是從哪兒來的呢?且照著這小侍衛所言,他們三個竟然還是自己親自冊封的……

乾隆想到這兒,只覺得自己彷彿被一股深深的寒意所籠罩了,他面沉如水,目光陰陰的盯著那摺子,彷彿要將它吃下去一般:“此三人,現在何處?”

“回皇上,愉親王齊王帶兵在外,碩親王一傢俱在盛京。”

“帶、兵、在、外?”乾隆的目光此刻已經是變得森寒無比,他幾乎是從齒縫中擠出話來,異姓王本來就是不安定的因素,當年三藩作亂,前事尤在,如今又冒出這麼兩個帶兵在外的異姓王,想到此處,乾隆的臉色已經變得如同鍋底一般了。

且據這粘杆處侍衛所言,此三人還是朕親封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乾隆一想到此處,眼底一沉,瞥了眼那侍衛道:“你先退下去,告訴額爾赫,密切監視愉親王、碩親王、齊王三人。”

“嗻!”

待那侍衛退下後,乾隆才揚聲讓在外面兒侍候的吳書來進來:“吳書來,朕問你,你可知……”乾隆瞟了他一眼,淡淡的問:“那愉親王、碩親王和齊王之事?”

按例,皇上在接見官員或是有人遞摺子之時,吳書來是不能在一旁隨侍的,所以他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此刻見皇上問,他忙道:“回皇上,奴才也不清楚三位王爺的事,只是……”吳書來說到一半兒,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似地。

“只是什麼?”

“奴才想起來,前些年京裡面似乎流傳過,有關這碩親王的世子的一個故事。”

“故事?”乾隆眯了眯眼:“講。”碩親王世子的故事?連朕身邊的總管太監都知道,看來這碩親王人雖然在盛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