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者原序

數年前,本書作者參觀——毋寧說是搜尋——聖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個手刻的字:‘AN’ARKH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經歲月侵蝕,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頭裡面,觀其字形和筆勢,呈現峨特字型的特徵,彷彿是為了顯示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紀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描狀的符號,尤其所蘊藏的宿命和悲慘的意義,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作者左思右想,這苦難的靈魂是誰,非把這罪惡的烙印,或者說這災難的烙印留在這古老教堂的額頭上不可,否則就不肯離開這塵世。自從作者參觀以後,那面牆壁經過了粉刷和刮磨(不知二者當中是哪一種造成的),字跡也就泯滅了。近兩百年來,一座座巧奪天工的中世紀教堂,就是這樣被糟蹋的,裡裡外外,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破壞。教士隨便塗刷,建築師任意刮擦,然後民眾突如其來,把整座教堂夷為平地。這樣,除了本書作者在此略表緬懷之外,那刻在聖母院陰暗鐘樓上的神秘字跡,如今已蕩然無存了,其催人淚下所概括的那不為人知的命運,也煙消雲散了。在這牆上寫下這個字的人,幾個世紀前便從人間消失了,這個字也從教堂牆壁上消失了,也許亦即將從地面上消失了。本書正是根據這個字寫成的。

一八三一年三月

一八三二年勘定本

作者按語

有人曾說,本書現版將增添若干新章,那是訛言。要說,應是增添原未刊入的數章。所謂“新”,意指新寫的,而事實上,現版增加的數章並非新的。這幾章同本作品其他各章一樣,全是同時寫成的,始自同一時期,源自同一思想,一直是《巴黎聖母院》原稿的組成部分。再則,作者難以理解,這樣一部作品完成後,怎能還可以另加發揮呢!隨心所欲是不行的。作者認為,一部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必然同其所有各章一齊誕生,一個劇作也必然同其所有各場一齊誕生。這稱為劇作或是小說的整體,即這個奧秘的微觀宇宙,其組成部分的多少,切莫認為可以有絲毫為所欲為的成分。嫁接也罷,焊接也罷,都會破壞這類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應該一氣呵成,並永遠保留其本來的面目。書一旦寫成,別再改變主意,切莫改動。書一旦發表,是男是女,作品的性別一定,便已確認,並公諸於眾,如同孩子一旦落地,呱呱第一聲喊叫,便出世了,那就是他,什麼模樣已生成了,做父母的誰也無能為力。從此後孩子便屬於空氣,屬於陽光了,就讓他照生來的樣子去活,去死。您的書若是寫糟了呢?那活該,別去給一本失敗的書增加什麼篇章。您的書要是不完整呢?那在創作時就應該寫得完整。您的樹要是歪扭了呢?那可別去矯正。您的小說要是得了癆病呢?您的小說要是活不成呢?它既斷了氣,您是無回天之力,恢復它呼吸的。您的劇作生來要是跛腳呢?請聽我說,切莫替它安上一條木頭假腿。所以,作者特別珍重的是讀者能明白,現版新增的那幾章並不是為這次重印而特意撰寫的。這幾章在前幾版沒有刊入,原因很簡單。《巴黎聖母院》首次付梓之際,原先放置這三章手稿的卷夾遺失了。為此,要麼重寫,要麼捨棄。作者當時認為,這三章中唯有兩章從篇幅來說有點價值,是論述藝術和歷史的,與戲劇性和故事情節毫無關聯。捨棄了,讀者是不會發覺的,這漏洞的秘密唯有作者心中有數。於是決定將這三章棄之不理了。況且,若要道出整個原委的話,那是因為作者怠惰,要重寫那遺失的三章,便知難而退了。與其補寫,毋寧另寫一本小說。如今那三章手稿找到了,作者遂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讓這三章各歸其位。因此,現在看到的就是這部作品的全貌,是作者原先所夢想的模樣,也是他親自所造就的模樣,優也罷,劣也罷,長存也罷,易逝也罷,反正就是作者所期盼的模樣兒。有些人固然見識高明,卻在《巴黎聖母院》書中只尋找戲劇衝突,只尋找故事情節,在他們眼裡,重新找到的這幾章也許沒有什麼意義。然而,也許另外有些讀者,覺得研究一下本書蘊藏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不是無益的,情願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透過小說去探求小說的弦外之音,情願透過詩人如是的創作,去尋求史學家的體系、藝術家的宗旨——請允許我們利用這類有點浮誇的套語。主要是為了這後一類讀者,本書現版才加上這三章,以求《巴黎聖母院》臻於完整,姑且認為它真值得臻於完整的話。這三章中,有一章是關於建築藝術目前的衰敗,並依作者看來,這藝術之王今日難以逃脫滅頂之災。作者所言,並非信口雌黃,而不幸的恰好這一看法在作者心中根深蒂固,並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過,他覺得有必要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