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沿革與破裂

▲虹橋▲書吧▲。

第30節:第二章流動性之惑(13)

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產生於歐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紀眾多銷售政府債券和貼現企業票據的金融機構演變而來的。

投資銀行的早期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貿易活動。貿易範圍和金額的擴大,客觀上要求融資信用,於是一些信譽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積累的大量財富成為商人銀行家,專門從事融資和票據承兌貼現業務,這是投資銀行產生的根本之因。

二,證券業發展。證券業與證券交易的飛速發展是投資銀行業的催化劑,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投資銀行則作為證券承銷商和證券經紀人逐步奠定了在證券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三,基礎建設。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一矛盾,18世紀、19世紀歐美掀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這一過程中巨大的資金需求使得投資銀行作用日顯巨大。

四,股份制度。股份制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帶來了西方經濟體制中一場深刻的革命,也使投資銀行作為資金中介的作用得以確立。

然而,20世紀前期,投行命運經歷沉浮。

在上世紀初期,西方的持續繁榮帶來了證券業的高漲,把證券市場的繁華交易變成了一種狂熱的貨幣投機活動。商業銀行憑藉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頻頻涉足於證券市場,甚至參與證券投機;同時,各國政府對證券業缺少有效的法律和管理,這些都為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埋下了禍根。

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大批投資銀行的倒閉,證券業極度萎靡。這使得各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銀行信用的盲目擴張和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地捲入風險很大的股票市場對經濟安全不利。1933年後,美英等國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分開,並進行分業管理,從此,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投資銀行業在蕭條中崛起。

今天,投行命運又一次逆轉。

人們嘆息說,與房地美的中規中矩相比,華爾街投行在資產證券化上走得太遠了。

為了適應不同的投資者,華爾街投行將貸款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比如有的只包含本金,貼現出售;有的只包含利息,有時還將這些貸款分成A、B、C、D等層次,……以至於後來買家見到這些產品時,除了投行提供的數字,已經無法判斷資產的質量到底如何。

雷曼兄弟是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

在雷曼兄弟之後,絕大部分華爾街投行都進入這一領域,相關的證券化產品也流向全球銀行和投行手中,這使得歐洲如今成為除美國之外的一個重災區。

2004年,全球CDO發行量達到1570億美元,而到了2006年,這一規模已經達到5520億美元。其中超過1400億美元涉及次級債券。

證券化是個好東西,不過,華爾街玩家手中,已經玩過頭了。

聰明狡黠的華爾街走向了放任和恐慌。

麥凱恩的一句指責不無道理。麥凱恩指責美國證交會主席說:他沒有監管好華爾街。麥凱恩的指責集中在兩點:美國證交會允許淨賣空,並且放棄了〃提價交易規則〃。 淨賣空,即不需要借入股票的賣空,並放棄〃提價交易規則〃,使得投資在股價下挫時可以連續賣空。

▲虹▲橋▲書▲吧▲BOOK。▲

第31節:第二章流動性之惑(14)

當初,出現了潰敗徵兆的雷曼兄弟在這兩點的影響下,快速被對沖基金完成致命一擊。股價從20美元到2美分,對沖基金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信心的喪失造成了更多的投資人丟擲持有的債券,雷曼兄弟在售賣無望之餘只能宣佈申請破產。

倒在雷曼兄弟前面的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2008年3月瀕臨破產,在美國政府的擔保下,摩根大通併購貝爾斯登。

就當人們剛想喘一口氣時,次貸危機其實正向縱深演繹。

7月23日,美國財政部宣佈斥資3000億美元救助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這一次是美國政府最為直接的一次救市,〃兩房〃從此國有化,對於這次拯救行動,保爾森很無奈地說:〃規模太大,與我們的金融體系交織過於緊密,任何一家破產都會導致國內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場極大動盪。〃

〃兩房〃確實太重要。就連中國央行也罕見地對此行為作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