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正國是江城國棉一廠的副總工程師,如果擱在八十年代,這個身份也算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但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國家大力展私營經濟,再加上出口受限,紡織業就漸漸日薄西山了。
拿江城市的六間國棉廠來說,在998年,國棉三、四、五、六廠早就停廠,總共萬餘名職工只能領取百分之三十的工資做為生活費。現在只剩下國棉一廠和國棉二廠還能夠勉強開工,但大多數時間也只是開開停停。
江城國棉一廠是六間國棉廠規模最大的一間,全廠職工近兩萬人,是其餘幾個國棉廠的總和。但正因為國棉一廠規模龐大,一旦停產之後,近兩萬名職工將成為江城市財政的巨大負擔。
國企改制,一直是華夏經濟改革讓人覺得頭痛的問題,諸多的歷史遺留問題讓改革者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抓起。就拿國棉一廠來說,一但真的停產,近兩萬名職工就要靠政府撥款來養活,即使只百分之三十的生活費,累積起來也會是一個天數字。
現在的江城國棉一廠年年虧損,僅靠企業自身的造血機能,肯定無法長期堅持。因此近一段時間,關於工廠改制,全體職工下崗的謠言,傳的到處都是。
在喬凱的記憶,江城國棉一廠確實是98年開始改制,父母也是在這一年雙雙下崗。但十三年前的喬凱,主要的心思都放在高考上,對於國棉一廠改制的具體情況並不是很瞭解,到現在也只記得一些模模糊糊的大概。
印象,國棉一廠的全體職工確實是全部買斷下崗,然後就有外資收購了破產的一棉、三棉、六棉,並在999年成立了江城一棉集團。而一棉集團在十餘年後,已經成為江城市最大的棉紡集團,年利稅過億元,撐起了江北這個棉紡大省的半邊天。
至於二棉、四棉、五棉,則是在房地產熱興起之後,政府出售了原來的廠房用地,才徹底的解決了那些老棉紡工人的生活問題。
喬凱在後來曾聽喬正國說過,當年的國棉一廠雖然年年虧損,但底蘊雄厚,並非不可救藥。不然的話,後來的江城一棉集團,也不可能取得事業上的輝煌。
按喬正國的說法,國棉一廠在改制時,有一些掌權者損公肥私,賤買了國有資產,才使得國棉一廠走向了破產。在這一事件,真正蒙受巨大損失的,是全體被買斷下崗的職工,包括喬正國與李華梅兩口子。
可惜喬凱對當年棉紡廠改制的事情不怎麼上心,已經記不清父親所說的那些具體細節。如果在改制事件,真的存在一些貓膩,那麼喬凱有沒有辦法提醒自己的父親,讓國棉一廠避免破產,從而不被外資收購呢?
如果國棉一廠能夠存活下來,那麼喬正國與李華梅就不會下崗,自然也不會因為擺地攤而熬壞了身體。
在喬凱看來,這也許是自己重回998年之後,到目前為止自己唯一有可能並有能力改變的歷史事件。畢竟喬正國是國棉一廠的副總工程師,算得上擠身於廠裡的領導層,如果他在事先就知道改制事件存在著問題,說不定真有辦法挽救國棉一廠。
因此,當父母將話題轉移到廠裡改制時,喬凱立刻豎起了耳朵,看能不能聽到什麼關鍵詞,從而引自己的記憶,然後提醒父親,避免國棉一廠走向衰敗。
喬正國並不喜歡在吃飯時談論事情,但國棉一廠是他的心頭肉,畢竟是工作了二十餘年的地方,怎麼捨得輕易割捨?聽李華梅提到改制、下崗的事,喬正國不由的嘆了口氣。
“華梅,你也算是知識份子,怎麼能夠聽風就是雨?現在廠裡的效益不好,大家更應該齊心合力共渡難關。工人們沒工開,難免心慌意亂,有些流言蜚語也不奇怪,但你可是一位人民教師,怎麼能夠也湊到裡面添亂呢?”
李華梅橫了丈夫一眼,道:“人民教師怎麼了?要是廠子真的垮了,子弟學校還能沒事?真要是有什麼事,咱們這個家就不過了?凱凱今年高考,真要是考上了,家裡能不做一點準備?”
喬正國看了看喬凱,道:“我對凱凱有信心!只要他考上了,家裡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他上大學。再說了,廠裡現在的情況雖然不太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轉機,只要有一筆啟動資金,更換一批先進的裝置,就能夠恢復生產,救活整個工廠!”
李華梅嘆了口氣,道:“你就是個書呆子,事情那有這麼簡單的?啟動資金的事情我也聽說了,據說要三千萬!以廠裡現在的情況,到什麼地方變三千萬出來?”
喬正國道:“廠裡這不是正在想辦法嗎?再說了,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吧?年前雷廠長也向我提過,他正在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