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至今還儲存著與絲綢遺址有關的織裡、錦帆涇等地名。
三國東吳時,絲帛之饒,衣復天下,蘇州絲綢已發展成為“瞻軍足國”的重要物資。 南北朝時,有日本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日本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
歷史上蘇州的絲綢產品一直綿延不絕,從春秋時期的吳縞,到三國兩晉時的吳綾;從隋唐時期的八蠶絲、緋綾到宋錦、緙絲;宋、元、明、清時期設定官府織造局,產品更是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緞、織金、閃緞、妝花緞、摹本緞、貢緞、天鵝絨、高麗紗、花素累緞等。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伴隨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工藝產品,閃爍、繼承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光輝。這其實是前人給予的最豐厚的饋贈。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使其發揚光大。雲錦、蘇繡、宋錦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雲錦、蘇繡是比較成功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另一方面,是一些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產品亟待拯救,如何把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商業產品,走向市場,並由市場需求而發展壯大,這正是我們所需努力的,做到這一點,我們就無愧於前人,無愧於我們的歷史文化。
著名的文化古城蘇州,不僅是一座園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絲綢之府。唐宋時期,蘇州就是全國絲綢中心;明清時代,皇家高階絲綢織品也大多出自蘇州織工之手。現在,蘇州兩星期生產的綢緞,即可從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鋪到終點君士坦丁堡;近10年生產的綢緞,就可繞地球45圈,因此,蘇州又素有“絲綢之鄉”的美譽。
為了弘揚我國的絲綢文化,向國內外遊人宣傳我國絲綢工業發展的歷史、現狀,蘇州絲綢博物館應運而生了。它坐落在蘇州北壽塔風景區內。建築端莊典雅,新穎別緻,佔地9460平方米,將古老文明與現代風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其建築的主題就是“絲綢之路”:把握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絲綢城的歷史性聯絡,反映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開放意識。
絲綢博物館的整體色彩以白色為主,以反映絲綢的本色。站在大門廣場邊,就可以看到一條象徵“絲綢之路”的東西通道,與貫穿主樓南北的全封閉現代化白色牆面相交。牆面在人口處作一自然的曲折,象徵著絲綢的柔軟、飄逸,牆頂直立一排變體桑樹,中間圓形鏤空,又宛如絲綢之路上一段綿延的古城牆,在極濃烈的現代氣息中,讓人明顯感到傳統的吸引力。牆前分別裝飾著採桑女、烷紗女和織綢女三尊漢白玉雕像,賦予博物館以動態美。主樓頂部塔式蓋頂建築,讓人聯想起絲綢之路沿途的異國異域風情,又與博物館遙對的北寺塔相協調。博物館的內部裝飾,也極為清新典雅。分佈於各展室的各類雕塑,均出自我國著名的雕塑家之手。
網上網友就有人建議,買絲綢的話可以去觀前街的乾泰祥,而且乾泰祥很好找的,是老字號,而且現在店面也很好,購物環境很好的。而且那邊不止遊客什麼的買,很多外國人也在那裡買,而且許多蘇州本地人也會在那裡買絲綢的。
據網上資料風瑟瞭解,乾泰祥絲綢有限公司創始於同治二年(1863年),是蘇州商會的第一批成員,中華老字號。地處觀前街中段的乾泰祥綢布商店,是蘇州綢布行業中的百年老店。乾泰祥創辦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後。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蘇州商務總會綢緞業14戶名冊中記載:乾泰祥,玄妙觀東……。有關乾泰祥創辦時的記載雖不多,但這家觀前老字號在蘇州同行中早已聞名遐邇。
而乾泰祥的經營特色是:自採原料,自定花型、加工染色,並承製本店購料的男女服裝加工。
來到蘇州風瑟覺得乾泰祥便是一處好的購買絲綢之地。
作者有話要說: 去蘇州,一定要買一些特色,送人送自己都是不錯的決定。
☆、蘇州大學
魅力無限的蘇州,讓風瑟有了目標,未來目標就是古典文學,去蘇州生活,恰好這段時間該第一批填寫志願了,風瑟也就順勢選擇了蘇州大學,而就蘇州大學,坐落於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首批認定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其主要前身為建立於1900年光緒年間的東吳大學。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蘇州大學曾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個第一:第一家以西式辦學體制舉辦大學、第一家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最早授予碩士學位、第一家開設法學專業教育、第一家創辦大學學報等等。
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