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2部分

凱的電話中,卻交代了這裡的玄機:“至多可派遣三千名精銳,或者萬名老弱病殘,千萬不要把主力調遣,天津是北京的門戶,也是長城沿線堵截危險勢力的基石,不可或缺,”

袁世凱自然是心領神會,不需要交代,已經懂得了這裡的問題,但是,他還是派遣了兵力,為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雖然號稱為團,其實只有一千三百餘人的小編制,然後綜合起來,號稱北洋新軍東征兵團,想來挑去,由自己的得力部下,親信馮國彰帶領。

袁世凱和慄雲龍就這一件事情進行了商討,袁世凱一再向慄雲龍賀喜,同時,也婉轉地表示了,北洋軍的能力有限,軍官才智都不足,希望諒解云云。慄雲龍也表示了道謝,同時告訴袁世凱,如果消滅日本以後,是否可請他去鎮守。

慄雲龍說得再明白不過:“北洋新軍,實力之強,訓練之精銳,實在是目前國內最強的部隊,如果以後和滿洲新軍發生衝突,實在是國家的大不幸,所以,如果北洋新軍能夠在將來出鎮日本,則一切糾紛,自然消滅。所以,希望北洋軍隊,多多出力,奠定在未來的東洋之戰後的駐守格局。”

這一句話,叫那邊的袁世凱七魂嚇掉了六個。這哪裡是感謝?是赤裸裸的政治瓜分協議啊。

“慄雲龍軍團長,鄙人立刻就去調遣那四千精銳。”說完,他就把電話掛了。

袁世凱謹慎得很,絕對是個官場的老泥鰍,自然不能給人留下任何的把柄,在電話裡就敢說這樣的國家大事?要是朝廷知道了,還不把他的腦袋給擰了?雖然北洋新軍氣候已成,可是,要真的和清廷分庭抗禮,對著幹,還不到時候,在中國新軍這麼強的勢力之下,袁世凱除了站在清廷這一邊以外,絕對沒有新的選擇,即使是首鼠兩端地投機,也需要平衡,所以,他不敢接慄雲龍的招兒。

不接招,並不代表他沒有想法,慄雲龍給他搖了兩下橄欖枝兒,留下後話,隨便他搞去,總之,是沒有把他當敵人,也不準備和他發生衝突之事。

才掛了電話幾分鐘,袁世凱又忽然聯通了電話:“慄軍團長,我們的鎮日親王啊,這個,至於我們北洋新軍增援貴部,人手自然沒有問題,可是,訓練和槍支彈藥都很缺乏,還是請一二高明之士,前來教導。”

慄雲龍聽出他的意味來了:“好,我們的政委就在天津嘛,他是我們的全權代表,有什麼事情,電話上不便於說啊,都可以和他當面講清楚。”

“好,好!”

一百三五章,釜山軍威

清庭突然反對進軍日本。

這個訊息傳到了奉天,傳到了清川時,慄雲龍已經起程到了釜山,策劃著將聚集到朝鮮南部的中國新軍的編制和進軍目標。各種具體的戰爭細節,物資的調配等等。

“鎮日親王,日本雖然為我國之敵久矣,然而,畢竟是海外一強國,為列強所公認,親王所部,意欲滅亡日本全國,大失仁義持重國際往來之本意。況且,列國相爭,利益使然,日本縱然荼毒於我,我卻不能反加諸身,以為同流合汙之類,可速速派遣人員,透過中間國家,對日本和平,取得若干條款,略示懲罰之意即可。”

此一紙公文,是從清廷軍機處的名義發出的,沒有皇帝或者太后的名義,但其中蘊藏的含義,十分深邃。

清廷為什麼要反對進軍日本呢?忽然由狂喜到不安,到出手阻止?難道是日本天皇派遣了使者哀求?或者是兩者之間有了什麼秘密協約?

慄雲龍尚不確定,但是有一點兒,清廷要養虎於外,牽制中國新軍。這一點兒,在現代的中國軍官們看來,並不困難。

怎麼辦?慄雲龍回答得好:“得了吧,牛叉啥?”

以陰謀詭計視之,中國新軍現在調配了兵力,將龍飛正式確定為遼東鎮守使,曹福田師團則東調遣朝鮮,留下一部分兵力,加入龍飛師團。王梁情報局則將郭明特戰旅調遣到遼寧西南於河北省交界地帶。現在,遼東半島的海上威脅,已經隨著日本艦隊的灰飛煙滅而徹底消除,剩下的,就是防止清廷的搗亂,防止袁世凱北洋軍的突然襲擊,儘管政委已經在和袁世凱周旋,談判,將要決定重大的事項,可是,做好萬一的準備還是必須的。

對曹福田這樣的前義和團首領,中國新軍保持著兩面的觀察,一是老實肯幹,二是有濃郁的忠君思想。在清廷的關係上,可能有反覆,並不可靠。所以,龍飛才成為獨當一面的部隊將領,所部編制為滿洲新軍留守軍,由原來的一個多師團,增加到了兩個師團,又增加吸收了若干的地方民兵編制進來,在一個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