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將近幾年的時間,鹽價一直持平,貨源充足,大家都把這買鹽吃鹽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沒人想著去儲存些以備不時之需,等到膠州營這個命令一發出來,眾人才發現,想要買鹽根本沒有別家可買。

武裝鹽丁和兗州軍巡查的極為嚴密,想去那邊地淮北去買都不可能,何況山東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不到三十個人地手中,這些人家大業大,以膠州營這種防範的嚴密,那些漏網之魚所帶的鹽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無鹽不行,事已如此,也只能是捏著鼻子買這加價的鹽貨了,同時,武裝鹽丁們實行了最嚴厲的處罰方式。

在李孟牢牢控制的區域,鹽價平穩,自然會有那貪圖小利的人想要去跨境販賣,對這樣的人,有嚴刑峻法等待著他,大明律對於販運私鹽的懲罰,武裝鹽丁可是有資格來執行地。

掐住了這些可能地漏洞,鹽價訊息漸漸的傳開,東昌府和兗州府地人知道不跟隨山東總兵李孟的腳步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那些吃著平價鹽的,也是知道感恩,明白這平價的鹽貨並不是理所當然就能吃到,而是要有忠心的代價。

這鹽價的調整,說起來冠冕堂皇,好像是官方的舉動,如果自己追究的話,就會發現,這還是私鹽販賣的性質。

但山東上下沒人對這個提出什麼疑問,其中濟寧州鹽運司衙門最為的高興,因為每年讓他們去販賣的那些鹽,就是在兗州府境內販賣的,鹽價提高,他們就有不少的銀錢可以拿,的確是讓人高興。

不過外人看來,實在是可笑可悲。

部分州府鹽價的調整,加上從九月下旬就開始的清查,等於是給山東境內的民眾一個態度,跟著李大帥的,總會有你種種的好處,不跟著李大帥的,眼前的這麼多事情,就是鮮活的榜樣。

就連你生活中的最小的那些事情也會遇到麻煩,比如說你吃的鹽,就要比其他家貴上幾分……

區域鹽價的調整之後,讓膠州營的收入又是稍微增加了些,但所收穫的,不光是這增加的收

在崇禎十四年地十一月下旬,東昌府城聊城的大地主劉家的家主帶著三個兒子上門,說是大軍為山東守土。劉家也應該做些應該做地。

那劉家的家主慷慨激昂的說道,自己這三個兒子也在家中跟著教習學了棍棒武藝,要是大帥不嫌棄。就讓他們在軍中效力。而且看著大帥這邊軍隊眾多,開銷這麼大,願意負擔幾個營的開銷。

三個兒子來軍中效力,等於給膠州營人質,負擔幾個營的開銷軍餉,那等於是變相的繳納賦稅。

劉家的家主十分知道自己的本份,在提出那資助營頭的要求之後,一再的宣告,最好是在登州府或者是萊州府地軍營,錢財都是交給大帥的老營。怎麼安排調配都由大帥你安排,劉家只是盡一份心力。

當然,這也為了不讓李孟他誤會,這筆捐獻到底有什麼別的意圖。

除此之外,劉家家主還答應,他所屬的佃戶和附庸,也是大明的子民,若是徵調兵丁民夫,也請一視同仁。

這劉家在山東這不足三十名的大地主之中,排名不算是最後。應該是在倒數六七名左右的位置,人稱“東昌百畝,劉家三十”,也是數得著的大族豪門。按說在李孟面前也是有幾分話語權的。

不過這劉家的開出地條件,等於給李孟跪地磕頭。完全的臣服,一來這劉家也是被清查奸細和鹽價升高,搞得焦頭爛額,二來是識時務,三來是李孟的岳丈曾經是東昌知府,雙方還算是有些交情,這劉家對山東總兵李孟,多少了解的比其他人要多些。

這劉家既然作出了這樣地姿態,李孟這邊自然不會讓他白做。這劉家的三個兒子並沒有去當兵。而是成為了武裝鹽丁中地一員。賣給劉家的鹽,價錢立刻和山東其他地方持平。在劉家人回到東昌府的時候,有屯田田莊的莊頭和工匠來到劉家的田地上,丈量勘測,要把劉家的田地和屯田田莊的溝渠連線起來。

儘管劉家付出了種種的代價,可膠州營回饋的,明裡暗裡,已經是遠遠超過劉家地那些代價。

幾千年地傳承下來,地主這個階層都是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特別是山東除了孔府和魯王府兩家之外地大地主們,藉著災年,和山東總兵李孟在山東的作為,他們都是獲取兼併了他們祖輩難以想像的大片田地、大批的佃農,所謂的富比王侯,隱約有那麼點意思了,而且這些土地是不繳納賦稅的,幾乎不承擔任何的義務。

在他們眼中,這些土地是要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留給子孫萬代的遺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