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態度讓劉備受寵若驚。 他自中平元年起兵,至今已有數年,打過幾次勝仗,但名聲卻不算大。黃巾之亂席捲中原,豪強們各顯神通,處處皆戰,勝負都是常事,劉備那點戰績,確實不怎麼突出。 王羽出道以來,總共也沒打幾仗,但因為對手的身份特殊,他的事蹟很有傳奇性質,比打黃巾驚人多了。 諸侯們表面上對王羽都不是很熱情,但劉備甚至,暗地裡的議論多著呢,畢竟他割了董卓的耳朵! 說來也巧,早在王羽之前,也有人靠行刺董卓揚了名,靠著這項功績,在招兵買馬的時候,得了許多的便利,讓劉備羨慕得難以安寢。 那人就是曹操! 其實,就在會盟之初,兗州的名士們還在極力宣揚此事,整日置酒高會,聊的話題,除了誅殺國賊之後,中興大漢的美好前景之外,就是唏噓於曹操的功虧一簣。 結果沒過多久,河內和洛陽都有訊息傳來,董卓又被人給刺殺了,而且這次還見了血! 諸侯頓時啞然。 曹操的刺殺行動,是藉著身份之便,混到了董卓身邊,結果只是亮了一下刀,然後就落荒而逃了;而王羽的刺殺行動是潛入戒備森嚴的軍營,割了董卓的耳朵,然後一路從營裡殺將出來。 事實一擺,高下立判。 早些時候,對待各路前來會盟的諸侯時,曹操是很熱情的,比張邈還像東道主。可面對河內來人,他表現得卻很冷淡。 這背後有很多原因,不過,被王羽搶了風頭這件事,未嘗不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了王羽在,誰還記得他曹孟德當日也曾甘冒奇險呢?曹操再怎麼有氣度,也沒法上趕子往王羽身邊湊,他要是那樣做了,肯定會被人說成甘拜下風,成就王羽的另一段佳話。 曹操也是個有大志的,他怎麼可能那麼做? 袁術是從南陽過來的,孔伷則是從潁川出發。根據他們一行人的說法,王羽的名聲,在這兩個名士雲集的地方,已經無人不曉了。 名士們對沙場爭鋒的興趣不是很大,大漢朝的名將太多了,再怎麼驚人的戰績,都不足為奇。 以少勝多?誰能超過西楚霸王項羽,光武帝劉秀?兵強馬壯,又有誰能強得過封狼居胥的霍驃騎?開疆拓土?誰能勝過收復河套,北逐匈奴的衛大將軍? 刺殺國賊,則是個新鮮理念。 訊息傳到潁川、南陽後,不知多少名士在慨嘆惋惜,恨不能以身相代,出現在王羽揮刀殺賊的那一刻……怎麼就砍偏了呢? 如果王羽一刀砍死了董卓,大漢可能就會恢復和平,重現盛世之象;就算不行,兵災的規模也會小很多,西涼諸將很可能樹倒猢猻散,變成一盤散沙啊;如果…… 諸多假設,諸多猜測,聽過兩地的情形之後,劉備甚至懷疑,王羽是不是故意砍偏的,他若真的一刀殺了董卓,還會不會有這種效果,真的很難講。 如果董卓死了,王羽就是隻個刺客而已,同樣會轟動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名士們關注的焦點,很快就會轉向朝堂局勢的演變上面去。 而董卓依然活著,那麼殺賊就是第一要務,隨著戰局的進行,聯軍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利,都會加深人們的遺憾。 這是一個持續性的效應,只要董卓不死,割了董卓耳朵的王羽,就會被人反覆提起,哪怕是心存敵意之人,以鄙夷的口吻提起王羽,也不得不這樣開頭:如果那一刀…… 如果易地而處,劉備自忖也會做出跟王羽相同的選擇,正如當日曹操拔出七星刀後,直接獻給了董卓一樣。 儘管沒有任何實證,但劉備堅信,他們三個是一類人,有著相同的野望! 讓劉備隱隱警惕的是王羽的果斷。 依照各方的說法,王羽當時不是衝著董卓去的,他原本的目標是牛輔,遇上董卓純屬偶然。 在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推演出了後續的諸多變化,並毫不猶豫的做了決斷,這種人豈止用果斷所能形容? 是可怕才對! 劉備切實的感受到了王羽的威脅,儘管後者和他處於同一陣營,甚至連很多想法都很相似。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劉備才認為王羽很危險。 當然,王羽如今名聲大噪,煊赫一時,已經是個大人物了,兩者身份地位相差太多,劉備也做不了什麼。 倒是被這樣的人稱讚,讓他頗有顏面,投桃報李,他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的溫和了。 “玄德公數破黃巾,乃是天下聞名的英雄,同懷報國之心,羽豈有不知之理?” 聽了王羽的恭維,劉備愈發容光煥發了,他繼續獻寶道:“不敢當,委實不敢當,備無拳無勇,能擊破黃巾,全仗二位義弟之力,對了,等下上路後,容備向小將軍介紹二位義弟,同是勇力過人的豪傑,必然一見如故。” “正要相見。”王羽大喜,劉備此舉存了什麼心思還不好說,但卻正中他的下懷。
………【第三十六章 梟雄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