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8 章

田畝連於方國”,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民不聊生,也就有了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又一次的農民起義。】

馬車上的劉邦眼珠微轉,“土地兼併?民不聊生?”

“百姓都沒地了,肯定要造反。”

馬背上的樊噲探出個腦袋。

陳平捋著鬍鬚,不著痕跡與樊噲和緩關係,“舞陽侯此言甚是。”

“百姓們以地為生,若是沒了賴以生存的田地,除了造反,別無他法。”

“朕知道。”

劉邦自己就是農民出身,當然明白農民的不容易,“科舉制度是個好東西,能讓天下有才之士為我大漢效力。”

“可惜竹簡搬運耗時耗力,又可惜咱們的老百姓現在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怕推行科舉制度,只怕選不出多少官來。”

審食其從殿內抱出來一堆竹簡,放在三人面前的小几上。

“這是什麼?”

呂鬚撿起一卷竹簡,“哦~~原來是周勃他們三人的罪證。”

呂后頷首,“小妹,這便是你的任務。”

“阿姐放心,我定不會讓他們好過。”

呂鬚信心滿滿。

“不過,阿姐想要推行科舉制度,只怕不易。”

呂鬚聲音微微一頓,拿著竹簡拎了拎,“這種東西運輸不便,考試容易洩題,咱們得弄點輕便的東西用來書寫。”

“絹帛可以。”

呂釋之道。

“不可。”

呂后搖頭,“此物太貴,若九州皆用絹帛,其耗費的錢財只怕會拖垮國庫。”

【阿武顯然不僅吸取了呂后的教訓,也吸取了東漢滅亡的教訓,得封皇后時,便與高宗李治聯手打壓世家推行科舉。】

【而科舉之所以能順利推行,我覺得後世的學子得感謝兩個人——秦將蒙恬與東漢太監蔡倫。】

【蒙恬發明毛筆,讓書寫更為方便,蔡倫發明紙,讓輕便好用的紙取代了竹簡。】

天幕之上,一絕世悍將挑挑選選,擇狼毫做成毛筆,刻刀被他丟在一邊。

巨大的字幕以作旁白——筆祖·蒙恬。

緊接著,畫面慢慢轉淡,毛筆在九州大地迅速傳播,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人手一支毛筆,交耳稱讚毛筆的方便。

畫面又一轉,老黃門拾階而上,雙手捧著的托盤內呈著一疊似絹非絹似帛非帛的東西。

“此物為紙。”

老黃門尖聲向臨朝稱制的女子道,“陛下且試一試,此物比絹帛方便多了。①”

【當然,也有研究發現,早在西漢就有了紙的出現,東漢的蔡倫並不是第一個發明紙的人,而毛筆也早就有了,蒙恬只是改進者,有興趣的老鐵們可以去了解一下,up主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筆與紙的出現,讓讀書識字不再是上層貴族們的特權,底層人民也開始有一窺書中黃金屋的機會,從此知識以紙張為翅膀,在華夏大地肆意翱翔,讓炎黃子孫不再愚昧無知,也給阿武與高宗順利推行科舉制度打下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