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給專業投資經理分辨,經理們經過仔細研究後,居然沒有作出正確的判斷。
投資理論在大股災後較長時期沒有重大進展,直至1952年,年輕的馬可維茨(Harry M.arkowitz)發表的簡短的關於投資組合選擇的論文引起了投資理論的革命,馬可維茨本人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投資組合理論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且論證了透過有選擇性地組合投資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的觀點。
一、回顧神話與經典(2)
杜賓(James Tobin)雖然也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的投資理論不過是強化了凱恩斯的投資理論並且使馬可維茨的組合投資理論有更廣泛的包容性。杜賓的可分性定律指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應該分兩個層次考慮,首先是必須決定持有多少高風險股票和相對低風險的債券或現金(馬可維茨只涉及了風險性資產),這種決定與投資者的個性、財政情況等因素有關。其次是投資者要選擇組合投資中的風險性投資專案,按馬可維茨的方法選擇股票,得到較高的預期回報和較低的風險。
夏普()的理論貢獻則體現在他1964年發表的《資本資產價格:風險市場條件下的市場均衡理論》中,在這篇論文中,夏普將風險數量化,提出用“β”分析一種股票和其他股票的共有風險,用“a”分析一種股票或投資組合本身特有的風險,這兩個概念給股票投資分析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夏普提出了簡單而實用的風險性投資均衡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式,指出投資的回報來自該投資專案的價格波幅,要在波幅中獲利,意味著必須低買高賣,即高收益對應於高風險,而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投資的方法減輕或迴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 Samueleon)在金融投資方面也有一定的貢獻。1965年,薩繆爾森透過對人類行為如何改變預期及預期如何改變投機性價格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由此發展出理性預期假設,在這個假設之下,雖然股票的價格會隨機波動,但最終會反映有關商品或股票的真實價值,理想的價格稱為影子價格。薩繆爾森的影子價格理論後來被費沙?布烈克(Fisher Black)等人批評,認為在實際市場上缺乏使投機性價格接近真實價值的條件,這是今天股票投資中較少使用影子價格這個概念的原因(但影子價格的概念卻被工商業界和政府廣泛使用)。但是,在當時較多學者都指出股市不可測的時代,薩繆爾森的觀點至少在理論上為專業股票投資人員提供了挺起胸膛從業的勇氣,而且後來的威廉士(P.Williams)的股息決定股價的理論實際上是對影子價格理論的證明。
範瑪(Eugea )對股價也是持隨機變化觀點的,但範瑪對一些極端走勢派觀點者完全不顧資訊變化對股價走勢的影響又極其反感。1992年《華爾街日報》刊出了專家理性選股和擲標隨機擇股的股價漲幅對比,結果是測驗期內專家選取的股票上漲50.6%,而擲標選取的股票上漲了72.9%。範瑪證明一個功能良好、競爭性強的股市將及時把所有有關資訊反映在股價上,這種反應迅速敏感的股市就是有效率市場。有效率市場的概念為今天我國證券市場的執行和管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上述西方經濟學家關於股票市場執行和股票投資的理論看起來有明顯的差異,實際卻是始終圍繞“股市的可測性”這個中心展開的。凱恩斯、巴里亞、考爾斯、範瑪等經濟學家對股價變化是持不可測觀點的;而馬可維茨、杜賓、夏普和羅斯主要從風險的角度研究了股票投資的方法,實際對股價變化是持可測性觀點的;薩繆爾森、威廉土和米勒研究了影響股價變化的因素,實際也就是認為股價變化是可測的。
必須指出,除經濟學家對股票投資進行了理論探索外,一些股票投資專家也在理論上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實用性探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道?瓊斯(Dow&Jones)的股票指數。
道?瓊斯指數於1896年5月誕生,作為一個指數,它巨大的實踐價值已經為我們所明確,這裡所要指出的是它的理論意義。查爾斯?道創造出這個指數反映了以他為首的一批實際投資者對股市可測性的信心和實踐探索。正是道?瓊斯指數所顯示的對整體股價變化的代表性使股市預測成為學者研究和投機者探討的長期熱門問題,並且形成了最早的主要從操作方面研究股市變化的道氏理論。道氏理論指出:股價表現將充分反映一切值得市場知道的訊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