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竇到了北京後,便提出,為什麼不採取成本更低廉的海運?也許,利瑪竇這個洋和尚的詢問,觸動了明朝的統治者。所以,天啟、崇禎年間的海禁政策越來越松,透過海運向北京運輸的糧食,每年也達到百萬石之巨。

雖然,海上不時有風浪,造成船舶、物資的損失。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比大運河漕運成本要低廉的多。

而大明的海運,是從江南運糧食到北方,江南的魚米之鄉糧食價格可以低到1。5兩銀子一石。但是,終究還是不如日本那邊0。5兩銀子一石來的便宜。

李公子筷子夾著一粒花生米,咀嚼之後,道:“萬料大船,一艘造價想必是要幾十萬兩銀子,而且能夠造這種船的船匠,也是非常罕見的吧!除了永樂年造過之外,現在誰能造得起那種大船?投資幾十萬兩造大船,運糧食要多久才能賺回來?”

張掌櫃搖頭道:“糧食微利,可以用其他值錢貨物彌補。而多運糧食回來,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張掌櫃憂國憂民了!”李公子微笑。

那李公子、張掌櫃算不上天津最頂級的糧食商販!

此時天津湧來葛沽的有實力的糧商,數量已經超過了150多人。而且,不少糧商還帶著夥計、賬房、護衛之類的人員,使得小小的葛沽湧來2000多人。…;

葛沽鎮只有少數幾家的客棧、酒樓,當這些糧食商人們來到葛沽之後,發現自己連住單間客房的待遇也求之不得。

一榻之地難求,使得糧商們紛紛開始在妓院包場,不為**,僅是為求一榻之地。

——————————

在葛沽鎮的城中心。露天的廣場上,搭建了一座大帳篷,帳篷之內可容納500人入場,參與糧食交易活動。

這次的糧食交易,採取競標制。

馬鈴薯低價是每石1兩銀子,紅薯抵價為每石0。3兩。商人用紙寫出自己的競標價格,競標價不能比低價低,才是有效的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