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兩岸,建皇宮十六所,稱為“十六院”,每院美女二三百人,佈置豪華,猶如天堂。楊廣每出遊賞月,騎馬隨駕的宮女就有數千人之多。楊廣出遊,僅皇家所乘龍舟就有數千艘,不用漿篙,而用縴夫,縴夫有八萬餘人。禁衛軍乘坐的軍艦也有數千艘,但由軍士自己拉縴。一萬餘艘船隻,首尾相銜100餘公里。騎兵夾岸護衛,萬馬奔騰,旌旗遍野,蔚為壯觀。飲食供應由215公里以內地方政府奉獻,宮人們無法吃完,臨走時一概拋棄。楊廣宣稱他喜歡江都,其實他在江都仍居深宮,從沒有跟南中國江山如畫的大自然接觸。他之所以喜歡江都,正是喜歡沿途這種使人驚心動魄的場面。

楊廣徵高麗

大業三年(607),楊廣北巡到突厥汗國啟民可汗的王庭,無意中見到高句麗王國派到突厥汗國的使節,楊廣吩咐那使節說,他將於大業七年(611)前往涿郡(今河北涿州),命高句麗王高元親自到涿郡朝見。

楊廣於大業七年(611)真的前往涿郡,高元卻沒有到。楊廣感到沒有面子,下令討伐高句麗,動員全國士兵集中涿郡,糧秣集中在遼西郡(今遼寧義縣)。軍令慘急,造艦工匠站在水中,晝夜加工,腰部以下都生滿蛆蟲,半數死亡。官倉糧食和兵器盔甲,也緊急運往遼西,車船銜接,路上川流不息的有10餘萬人,病死餓死,無人收葬,屍體橫路數百公里。而這一年,黃河南北都發大水,30餘郡成為澤國,饑民紛紛投奔荒山大澤。但民間徵糧,毫不放鬆,樸實的老農趕著牛車,帶著自備乾糧,踽踽上道,大多數連人帶牛死於中途。沒有牛車的人,二人合推一輛小車,可載米三石。沿途用米充飢,到達遼西時,已無剩餘,無法繳納,只好避罪逃亡。隋政府指稱他們是“盜賊”,一面派兵征剿,一面逮捕他們的家屬處刑,以期收殺一儆百之效。於是,人民紛紛武裝抗暴,集結起來,屠殺官員,搶奪富民食糧,天下大亂。

第二年(612),集中於涿郡的兵力已達113萬。楊廣御駕親征,遼東(今遼寧遼陽)是高句麗王國西境第一大城,在中國兵團猛烈攻擊下,城垣塌陷,高句麗守軍懸白旗乞降。可是將領們沒有楊廣旨意既不敢接受,也不敢繼續攻擊,只好停戰,急向御營報告楊廣。等到指示回來,守軍已把缺口填住,恢復抵抗。一連三次,都被耽誤,以致那個並不堅固的孤城,竟不可動搖。加之渡鴨綠江深入高句麗國境的另一支軍隊失敗,楊廣只好狼狽撤退。第一次東征,損失30萬人。

第三年(613),楊廣第二次御駕東征。這一次遼東城絕不可能再支援下去,可是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叛亂。楊廣只得放棄遼東,回軍迎戰,第二次東征也草草結束。楊玄感兵敗而死,楊廣因此設立特別法庭,展開大規模逮捕處決,促使民變更加激烈,不可遏止。

第四年,全國已經一片沸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四方響應。可是楊廣仍作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王國一連三年受到攻擊,已精疲力盡,只好求和。楊廣總算爭到一點面子。可是楊廣回到洛陽後,徵召高元入朝,高元仍然不來,楊廣火冒三丈,下令準備第四次東征。

大業十一年(615),楊廣從洛陽出發,先到汾陽宮(今山西寧武)避暑,避暑已畢,再悠悠北進,打算順著御道前往涿郡,開始第四次軍事行動。突厥汗國始畢可汗得到訊息,親統騎兵十餘萬,向楊廣突襲。楊廣退到雁門,被突厥團團圍住,猛烈攻城,流箭墮到楊廣面前,城記憶體糧又僅夠20餘日。楊廣登城巡視,向守城將士說:“各位努力殺賊,只要能夠脫險,凡隨駕官兵,不要發愁不富貴。”賴守城將士堅守,城池一直未被攻破。後來突厥北方發生事變,始畢可汗才解圍而去。楊廣回到洛陽,心神稍定,對當初所作的重賞有功將士的承諾,全部不認賬,盡失人心。

遍地烽煙

遠征高麗的戰爭,使隋朝的統治迅速崩潰。百姓受不了為發動戰爭進行的殘酷剝削和暴虐驅使,紛紛起義。大業七年(611),王薄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不是東北)首舉義旗,山東、河北廣大地區的人民紛起響應,起義軍“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

大業十二年(616年)前後,各地農民起義軍逐漸匯合為三大主力,即河北起義軍、瓦崗起義軍和江淮起義軍。河北起義軍的領袖是竇建德。在三大農民起義軍中,瓦崗軍的力量最為強大,其創始人是翟讓。他們攻下興洛倉(洛口倉),開倉賑濟饑民,四方歸之如流,隊伍迅速發展到數十萬人。還發布檄文,聲討隋煬帝的十大罪狀,文曰:“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