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大把的錢糧,所以老謀深算的劉仁軌阻止馮小寶上奏是有其道理的,與中書令打官司,必定扯皮,而扯皮之後就不了了之,最終連馮小寶也陷進去,人家不僅杯葛劉仁軌,馮小寶也給杯葛,情況更是糟糕。
吐蕃軍的人多,採取東西齊攻的方式,亦即是東城牆與西城牆同時發動進攻,讓唐軍首尾不能夠兼顧,再把南面也給圍了,獨獨留下北面,這圍三闕一的戰術用得純熟無比。
鎮將杜孝升,三十多歲武將,關中人模樣,在西城牆率軍拼死抗擊吐蕃人,卻聽到背後聲音大震,勢如天崩地裂,扭頭一看,頓時兩眼三尸神暴出:吐蕃人的旗幟已經插到了東牆上,入目處盡是吐蕃人狀如惡魔般在歡呼慶賀。(這城很小,很容易看到了對面)
他揮劍高呼道:“戰鬥,戰鬥!為國盡忠!”
部下也慷慨激昂地道:“死戰,死戰,為國盡忠!”
那時期唐人精神上乘,意志堅定,尚武精神充足,開國皇帝是前朝,開國元勳和將領才剛剛盡墨,他們的精神尚存,而且本朝皇帝別看他性格懦弱,但在他任內打的戰爭不少:突厥、西域、吐谷渾、高句麗、新羅、再到現在的吐蕃,大唐的軍刀從來沒有收入回鞘!
“死則死耳!”
“殺一個夠本,殺二個有賺!”
“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類似的話激勵著每一名將士奮勇殺敵,到處是殺聲,哪怕吐蕃人讓開了一條生路,唐人也沒有一個撤退的!
在城下遠處的山崗上,觀戰的論贊德皺起了眉頭,暗自嘆了一口氣!
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臨河鎮,也花費了如此多的力氣,大唐,實在不好對付!
吐蕃目前持主動進攻態勢,大唐疲於奔命,吐蕃屢有斬獲,可謂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主政的論欽陵卻一再想與大唐講和,豈非無由,更不是下賤地想熱臉蛋貼冷屁股。
大唐絕不好對付,他們敗多少次,幾乎都能夠再重整軍隊來重新戰過。
而吐蕃人現在情況這麼好,三萬打三千,攻打小小的一個軍鎮,卻傷亡慘重。
要是打大唐的堅城呢?
退一步來說,就算能打下,同樣也不適應那裡的氣候,也呆不久。
而且,吐蕃內患重重,近的就有因新立贊普(國王)導致有地方實力派不滿,意欲造反,牽制了吐蕃相當多的軍隊不能擅動。
遠的。。。他們這這些祿東讚的子孫(論欽陵、論贊德都是他的兒子),從父輩起執掌吐蕃國政幾十年,功高震主,各地方諸侯不滿,上位的過程血腥無比,保位的過程無比血腥,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多少敵人對他們虎視眈眈,等著他們倒黴。
雖然暫時壓制政敵,然而能保持多久?
幾年前大非川之戰,論欽陵捉到唐軍主將薛仁貴,與他約和,放了他。
論欽陵不想與大唐為敵!
因為無論他打贏大唐多少次,也不會給他家族的容光增添多少,而且仇恨越積越多,大唐敗陣後總能夠捲土重來,他們有無窮無盡的人力、物力、財力和馬力!而他只要打輸一次,祿東贊家族就有滅頂之災!
可恨唐皇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這一點,哪怕是吐蕃把他的屁股都給打爛了,面子丟光光了,死硬地不肯與吐蕃談和。
論贊德不禁羨慕唐皇,打贏吐蕃是他領導有功,打輸了則是他手下人的事,反正地位始終穩固,不會因為打輸了戰爭唐人就會造他的反,唐人想都沒想過!
這也是兄長論欽陵不想與大唐對戰的一個主要原因!
現在,打一個軍鎮都如此艱難,其餘的也不好打呵。
一陣風吹來,論贊德突然覺得有點冷!
一名騎兵匆忙而來稟道:“我軍已經打下臨河鎮,生俘其鎮將。”
“傳令下去,除非抵抗,否則不得擅殺唐人!”
“是!”
騎兵快馬加鞭而去,論贊德哈哈一笑道:“諸位請隨我進城!”
大隊吐蕃騎兵跟隨他進入了臨河鎮。(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節 好運杜孝升
進入臨河鎮的吐蕃人非常忙碌,他們有條不紊地將臨河鎮搬了個底朝天。
吐蕃鐵器缺乏,殺死唐軍後,不顧血汙,將他們的衣甲剝下來照樣使用,兵器也給撿走。
當然,找到唐軍的武器庫,裡面又有裝備的話,那就是發達了,唐軍的裝備要比吐蕃來得好。
吐蕃人搜尋每一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