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英雄,晚輩已忝任俠義盟主,這北方武林盟主一職,只因遼東及宣大屢有戰事,我常年在南方征戰,兼顧不及,故而想請一位北方武林同道,統率北方群雄,保家衛國,及時馳援邊關。”他此言一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將俠義盟愛國護民精神,發揮到極致。
群雄聞言,心悅臣服,一老者道:“伊少俠,依你之見,這北方武林盟主,由誰獲任妥當?”伊願道:“趙莊主先已言明,連勝十場者任之,現下比武還未結束,請繼續罷。”蓋聶笑道:“趙莊主,我此次上臺比武,只為了打那霍老頭下臺,並不是為爭盟主之位,現下事情已了,在下自回臺下,諸位英雄請繼續。”趙大方見蓋聶下場,激起雄心,跳到臺上,拱手道:“趙大方恭候英雄賜教。”一言未畢,一人跳上臺來,聲音嘶啞,說道:“廣寧謝志中,前來領教趙莊主絕學。”
趙大方道:“請。”那人亮出長劍,和趙大方殺成一團。趙大方劍法,乃武當正宗,施展開來,如天河傾洩,星月齊輝,洋洋灑灑,大開大闔,連綿不絕。那謝志中劍法不俗,每每一劍擊來,讓人意料不到,突兀之極,似劍非劍,似有棍意。伊願乃武學大行家,豈有不識?見那人本門武功,並非劍法,偏又使劍,明顯是為了隱瞞身份。急切間也想不起在何處見過那人,只得駐足觀看。
趙大方和那人打了兩百餘合,不分高下,激得性起,使出武當絕學“天罡七殺”,這一劍擊出,有七種變化,抽、提、刺、粘、削、格、點,每變必要致人於死地。那謝志中眼見趙大方封住已方所有退路,避無可避,突然劍法一變,索性變為杖法,以硬打硬,向趙大方反打過去。伊願見他使出本門武功,突然憶起王效武,叫道:“趙莊主,他是原東廠太監王效武。”趙大方攻勢展開,已佔上風,說道:“不過區區閹豎,盟主不必擔心,瞧我敗他。”
王效武身份被伊願喝破,驚慌不已。原來他受了方青獅指使,易容後來參加北方武林大會,擬取得盟主職位,和五峰教南北呼應,掣肘俠義盟。不想被伊願看出破綻。趙大方劍法精妙,雖然王效武使出風神杖法,已敵不過趙大方的天罡七殺,第三殺上,被趙大方一劍刺入心房,倒地而死。趙大方年紀輕輕,劍法如此高明,在擂臺上劍斃鼎鼎大名的王效武,引得臺下群雄,掌聲一片。
(本書新浪網更新地址://vip。book。sina。/book/index_115400。html,若要轉載,請與作者冰原畫蝶聯絡,QQ:460334039。)趙大方勝了這一場,連叫陣三遍,無人應戰,當下由伊願宣佈,趙大方任了北方武林盟主一職。又打過數場,護盟左使由京師柯定南獲得,護盟右使為長白派倪方塘獲任。當下北方武林大會比武完畢,在群雄公議之後,北方武林盟主,仍統歸俠義盟麾下,宗旨與俠義盟無疑,乃抗擊北方邊患的義勇先鋒。伊願等因胡莫言之事甚急,和群雄在趙家莊痛飲一天後,自會京師張濯府上計議。
卻說胡莫言入到詔獄,並不灰心,熱血沸騰,又寫下洋洋萬言的《辯誣疏》,上呈皇帝。無奈皇帝要剪除權臣,為新皇掃平阻礙,聖意已決,張濯和伊願等無力迴天,唯有搭救陳紹增。伊願和皇帝陣情之後,皇帝念及陳紹增不過是一年老幕僚,無權無勢,便恩准釋放。陳紹增經過數月煉獄,已知朝中黑白顛倒,全無公道,當下世事洞明,看破紅塵。將伊願單獨叫到房中,說道:“孩子,你入宮面聖,是何人授你如此妙計的啊?”伊願道:“是臨行時師妹給我的錦囊妙計。”陳紹增長嘆一聲,黯然道:“孩子,你師妹所學,已青出於藍勝於藍,可以輔你成就大業了。我雖然號稱紹興師爺,但苦思數日,終是無計可救胡大人,眼見知已將逝,人生歡樂無多,又自有你等後生報國,顧兄所託,也算可以交待了。此後我將雲遊天下,或隱居鄉野,最終埋骨青山,不問塵事。你,你我今日一別,恐再無相見之日了。”
伊願急道:“師叔,您要去哪裡啊?”陳紹增吟道:“有人問我蓬萊路,雲在青山月在天。哪裡便是那裡,那裡何須再問?”伊願黯然道:“師叔,若要救出胡大人,依我武功,不是不可以,但東南抗倭,定因此陷於僵局,百姓生靈塗炭,流離失所,我,我實是心下不忍啊。”陳紹增道:“孩子,我知你心意。世事豈能兩全其美?為成就偉業,必有所失。壯士斷腕,不得已而為之。胡大人高風亮節,在獄中早叮囑我,切不可輕率入獄救他,反誤了抗倭大業。胡莫言大人,乃當今中流砥柱,一雙慧眼,看破世間萬物,他自名莫言,便是早料到身前身後事,無須再言而已。”
伊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