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書生佩劍
安定國離去後,自有煙雲衛上前結賬。
幾兩銀子扔下,不光結了帳,還給了小二幾兩碎銀。樂的小二們,站成一排,咧嘴最,戀戀不捨的將這群人送出了很遠。
隨後,一行人,便套上馬車,翻身上馬,嗒嗒的踩過那被歷史磨平的石板路,朝著鄭州府衙而去。
一路上,晨霧散去,天sè清亮。
呂恆也藉此機會,騎在馬上,興致盎然的打量著這座千年古都。
鄭州的起源,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後來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個王朝定都此地。故而,這裡也被稱為九州之中,華夏起始之地。
西漢時期,位於鄭州境內的滎陽,因為政策的傾斜,成了當時代表著世界最高巔峰的冶鐵之都。即便是如今,鄭州依然承擔著大周軍隊的大部分兵器製作。就連呂恆命令設立的大周武庫,所需的鋼鐵材料,也是從鄭州快馬加鞭送到東京的。
數千年的時間,這座位於中原腹地的古都,見證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興衰和歷史變遷。
城中,歷史悠久的寺院道觀數不勝數。終年香火旺盛,信徒無數。
一路行來,看著街道上的很多百姓們,手持著香燭,紛紛朝著城外走去。呂恆心中不免好奇,便要讓人詢問。
身旁,蘇倩倩笑了笑,得意洋洋的告訴了呂恆,今天是道教一個很重要的節rì。這些拿著香燭的百姓,大多是道教信徒,應該是前去敬香的。
其實,說起來,蘇倩倩和雲山的土匪們也是半個道教信徒。
當初他們剛上雲山的時候,條件貧苦。寨子裡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那清苦的生活,或是離去,或是跑到其他寨子了。
苦惱的蘇倩倩為了讓眾人的煩惱有個發洩出,便將太上道君請進了雲山之中。
後來隨著生活的逐漸轉好,山眾們拜祭太上道君變成了傳統。
常年下來後,雲山之中的山賊土匪們,也漸漸的變成了一群道教信徒。
雖然,他們依然在幹著殺人越貨的事情……看到蘇倩倩那既期待又靦腆的樣子,呂恆笑了笑,索xìng將前往府衙的事情放在一邊,大手一揮,宣佈一群人先去中嶽廟逛上一番。
一聲令下後,煙雲衛門齊齊叫好。
隨後,馬車掉轉方向,一群人便朝著城外那號稱天下第一道觀的中嶽廟而去了。
一路上,聽著身旁,騎著白馬的蘇倩倩興致勃勃的說廟會里的有趣的事情,時間也過得飛快。午時十分,一群人到達太室山下。
抬起頭望去,只見一條曲折石階;,如天梯一般,直上雲霄。而在那天梯盡頭,、一座器宇不凡,宏偉瑰麗的道觀山門,半掩在浮雲見,宛若仙宮一般。
一群人翻身下馬,並留下一兩人照看馬匹後。其餘人皆隨著呂恆和蘇倩倩,踩上了那石階,朝著山腰處那神仙之地而去。
一路上行來,眾人興致勃勃。尤其是蘇倩倩,更是歡呼雀躍。與平rì裡穩重的大當家作風,截然不同。
不過,蘇倩倩在遊玩了一陣後,卻發現,身旁那些攜老扶幼的鄭州百姓,卻是唉聲嘆氣,滿面愁容。彷彿是穿著千斤重的鐵鞋一樣,舉步維艱。
她好奇之下,便上前詢問了一番。
呂恆站在一側,看著蘇倩倩溫柔乖巧的攙扶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大娘,坐在路邊的青石上。
然後蹲在那老大娘身前,一邊幫老大娘揉著腿,一邊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老大娘眼裡滿是慈愛之sè,端詳著眼前這個美若天仙又善解人意的紅裙女子。隨後,聽蘇倩倩問出了今rì為何信徒如此表情後,老大娘面容愁苦,長嘆一聲婉婉道來。
原來……今rì並不是蘇倩倩說的什麼道教吉rì。
而是鄭州一年一度的童男童女祭拜山神的儀式。
這五年來,每年的十二月初二,鄭州城的官老爺都會與中嶽廟的道長舉辦這樣的活動。活動中,由中嶽廟的道長,從鄭州城中選出十對兒剛滿月的男女嬰兒,然後在中嶽廟祭奠洗禮完畢,便由道長庇護,官府送行到中嶽廟後的萬丈懸崖。將那些嬰兒推下山崖。以此祭奠山神,祈求風調雨順。
老大娘是鄭州人氏,老伴兒早逝。家中獨子,去年三月參軍,目前正在北方和突厥人打仗。兒子參軍後,家中只剩下了她和兒媳婦兒相依為命。
只是……去年的冬天,剛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孫子,就被官差入室搶去,作為了拜祭山神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