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他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選擇多了,非但讓你體會不到快樂,反而讓你喪失了判斷的信心。

比如,從前你總是在附近超市買一個牌子的果醬,某天突然在另一家超市發現居然有整整一個櫃檯的果醬,那麼欣喜之後,下一秒鐘到來的,可能就是煩惱。因為在考察了產地、配料、價格等指標後,你終於權衡利弊選定了一種,可是回家後通常會覺得,沒選的那一種更合適。

從前你只在一家館子吃飯,因為小區裡也就那一家像樣的餐廳。突然某天,你發現隔條街,居然開了一整排餐館,你卻犯了愁,每次出門前都要考慮半天,再詢問同夥今天吃什麼菜。吃了辣的,覺得還是上海菜口味好;吃了口味淡的,又覺得怎麼什麼味道都沒有,還是川湘過癮。總之,永遠貪戀的,是沒選擇的那一個。

你在床頭放了幾本書,打算依不同的心情選擇去讀。輕鬆的時候來點懸疑故事,心靜的時候看點理論性較強的,煩躁的時候來點解悶的、有意思的。可是,一、兩個月後,你發現,每天都猶豫著要翻開哪一本,結果,居然一本也沒有看完,反而所有的書都翻得斷斷續續,每一本都勾不起什麼熱情了。

還有,你嘗試不同風格的衣服,想要“百變”。今天嘗試韓國範兒,明天走歐美風格,後天又回到了淑女狀態。不久以後,你發現,那些堅持自己風格的著裝反而給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聽辦公室裡的人說,“這是誰誰的風格”、“一看就是誰的衣服”,你傻眼了,“什麼才是我的風格”?

沒錯,太多的選擇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即使只是簡單的購買、消費,也可能讓我們花費了過多的時間,還為選擇的結果後悔。重大事件上更是如此,思慮過多,反而容易失去本可以獲得的利益。

比如,對一項關於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的研究。在美國,由於有政策的支援,選擇參與這樣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圖的,不參加就相當於把到手的錢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個公司、共80萬名員工的選擇情況,結果發現:當公司提供選擇的退休基金只有兩種的時候,有75%的員工選擇了參與;而選擇有59種時,參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選擇多了,人們似乎在有利益的事情上反而糊塗了。

所以,如果你還戴著兩隻以上的手錶、奉行兩個以上的做事標準時,不妨扔掉其中之一,即使留下來的那個暫時並不是最準確的。

假如你覺得選擇過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不說,還讓自己體會不到快樂,那麼不妨選擇簡單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別人看來並不明智。

心理學家指出,選擇那些最開始使我們感到“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不是費盡心力在所有選擇中尋找一個“最好”的,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雖然這樣可能意味著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但可以讓我們對選擇的結果感到更愉快和舒服。我們也可以把以前用來挑選的時間省出來,做一些真正可以使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

想起讀書時的兩個室友:一個是看到喜歡的就要買,絕不再逛下一家,和她一起買東西很爽快,通常很快就打道回府;一個卻非要逛遍整條街、對比完所有同類產品後,才回頭去買自己覺得最好的那一件。十年後,前者早已解答了幸福方程式,後者卻至今感情無解。

昨天女友抱怨,帶媽媽去買首飾,她說要去菜百,有上千種款式;她媽非要去北京百貨大樓,就幾個櫃檯。說,“多了就眼花”。

我說,“我也一樣”。

我的床頭永遠只放一本書。

關節點:手錶定理

選擇多了,非但讓你體會不到快樂,反而讓你喪失了判斷的信心。

如果你還戴著兩隻以上的手錶、奉行兩個以上的做事標準,不妨扔掉其中之一,即使留下來的那個暫時不是最準確的。

選擇那些最開始使我們感到“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不是費盡心力在所有選擇中尋找一個“最好”的,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

辦公室裡,作為新人的你忙前忙後,拿報紙、收快遞,而隔壁的新人卻如同屁股長了釘,一坐就不起來。一個月後,你終於累了,快餐盒飯不想去取了,此時隔壁的新人卻站了起來。同事們抱怨你“大不如前”,卻誇讚他“進步可嘉”。此時你是不是特不平衡?

9.感覺的味蕾疲軟了

折扣越多越興奮?男友不再像從前一樣呵護體貼?職場新人高調還是低調?

嗯?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聯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