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命令袁崇煥對皇太極用兵,早日平定遼東。宣讀完聖旨之後,監軍並沒有離開寧遠城,而是奉皇命監視插手遼東的防務,袁崇煥心中悵然,只能聽命行事。
“大人,你還是遼東督師,只要打敗韃子的大汗皇太極,您的功績誰都搶不走。”
袁崇煥目光落在懸掛的地圖上,無奈的嘆了一口氣,“皇上對我已經不那麼信任了,一是因為五年平遼之策,二是由於我不請皇命就斬殺毛文龍,只是我的一腔熱血,十幾年經營的遼東防線,奇*|*書^|^網恐怕會功虧一簣,我並不在意功績或者罵名,可是——我不能看著大明江山落在韃子手中。”
“您是不是把他想得太本事了些?以屬下看,韃子的汗王皇太極,可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他也就是在遼東逞威風罷了,還能奪了江山?寧遠城的紅衣大炮,易守難攻的山海關,必讓他有來無回。”
袁崇煥回頭,眼裡閃過一抹的失望,這還是他身邊可信之人,更是同皇太極交過手的,卻也小看了皇太極的本事,更何況旁人?手指停在半空中,僵硬的指點了兩下,低嘆一聲,“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他——始終是大明的大敵。”
“大人,屬下有要事回稟。”屋子外面傳來聲音,袁崇煥坐在椅子上,高聲道:“進來。”
黑衣小校走了進來,單膝跪地呈上書信,“這是韃子大汗皇太極送來的求和書,祖大人讓屬下轉呈給您。”
旁邊的隨從在袁承煥的示意下將書信呈上,袁承煥開啟仔細看去,皇太極說的極為的懇切,而且在言辭之間都帶著對袁承煥的尊敬和親近,一點都不像對待殺父仇人,在書信裡誠心的誇讚袁承煥是當世名將,是大明的驚天薄玉柱,架海紫金梁,總之肉麻的話沒少說。
袁承煥看後半響無語,最終淡淡嘆了一聲,“皇太極,皇太極。”將書信隨意地放在書案上,此時才發現來人尚跪在地上。挑眉問道:“你是?”
“標下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吳三桂。”黑衣青年低聲說道:“此番是家父先接到韃子的求和書信,家父讓屬下呈交給祖大人,最後送到督師面前。”
“吳三桂,本督師聽說過你,你先起來。”袁承煥眼裡透著欣賞,吳三桂的勇氣、用兵他也曾經聽人說過,此番初見,袁承煥更加的留意起來。
“謝督師。”吳三桂站起來,微微倦首,少年心性也忍不住偷看掌控著整個關外的大明名將袁承煥
“果然儀表堂堂,威武不凡,大明代有人才出,無襄生養的好兒子。”袁承煥不由得稱讚起吳三桂來,吳三桂寬肩細腰,生得濃眉大眼,鼻直口方,身上又透著威武之氣,端是一副好容貌。
“督師過獎,您才是皇上的股肱之臣,標下敬佩督師力抗韃子。”
袁崇煥含笑的望著吳三桂,突然湧起一個念頭來,和善親切的問起他的用兵學識,吳三桂雖然憑著其父吳襄的祖蔭得受官職,可也中過武舉,本身的才學就很好,而且他比其父更果決,也更心狠手辣,在亂世中更容易出頭。
面對著袁崇煥的詢問,一向善於把握機會的吳三桂自然不會錯過這等機會,將他胸中的抱負用兵之法,挑揀袁崇煥愛聽的說了出來,一時之間,屋子裡只聽聞青年高亢激昂的聲音。
“督師在京城亭臺立下誓言,五年之內比平遼東,當世男兒皆應有此雄心,標下願效犬馬之勞,拱衛大明。”
袁崇煥擊節讚歎:“好,吳三桂你是個有才幹的人,可願留在本督師身邊?”
“多謝督師提攜之恩,吳三桂沒齒難忘,誓死效命易爆督師。”吳三桂跪地磕頭,袁崇煥繞過書案,親自攙扶起吳三桂,滿意的拍拍他的肩膀,點頭道:“本督師不會白費你的熱血報國之心。”
隨即轉身望著縱橫交錯的地圖,眼裡透著誓死般的堅定,袁崇煥明白大明越演越烈的黨爭,以及叛亂耗費了崇禎皇帝不多的耐心和大明的財力,如今運往寧遠城的軍餉已經不像前兩年那麼多,現在的形勢不能再耽擱,只能加緊同皇太極一戰,不管皇太極是否打算奇襲北京,只要重挫皇太極,才能讓他安心實意的求和,然後再徐徐圖之,才能徹底的平定遼東。
“五年平遼,五年平遼,就連本督都不信。”袁崇煥低嚀,雖然聲音很低,可全部精力都放在袁崇煥身上的吳三桂動了動耳朵,低頭斂去眼裡的異樣,彷彿沒有聽見一般默默地站立在袁崇煥身後,這個亂世梟雄終於踏上了歷史的舞臺,只是等待他來到舞臺中央之時,一切都已經不同了。
大明的錦衣衛、東廠可是號稱無孔不入,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