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0部分

我們的坦克手也曾經報告過和巨大的德國坦克作戰過,並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德國坦克可以輕易的擊毀裝備給機械化步兵師的‘行者’坦克,對裝甲師裝備的‘灰狼’坦克威脅也很大。儘管這些訊息有待證實。但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認真的考慮德國人的威脅。”…;

1944年的6月底,蘇軍在中、南、北3個主要戰略方向的反擊都以失敗而告終。而華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在中國空軍和陸軍航空隊的掩護下,已經在毗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附近對包圍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蘇軍展開了反包圍。按照計劃,兩個集團軍群的攻勢將分頭進行。北路是北方集團軍群,他們的目標是解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北部的蘇軍,確保被圍困的裝甲教導叢集安全。並切斷蘇軍的退路。中路是中央集團軍群,負責解救東方白的裝甲教導叢集並與其會師。並和西北集團軍群一道包圍南路蘇軍。南路的西北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在哈薩克方向進攻,切斷蘇軍南路的退路。三個集團軍群的兵力總計2970000人、裝備火炮迫擊炮17037門。共有坦克4113輛。以上不包括2個哈薩克集團軍的兵力。

與這3路華軍對峙的,是羅科索夫斯基和霍特指揮的蘇德聯軍。總兵力1526000人,有火炮、迫擊炮2150門,坦克1430輛(包括德國人的80輛“虎”式坦克和30輛“虎王”重型坦克)。總的看來,蘇軍地面部隊僅相當於華軍的一半,在兵力對比上處於劣勢。在空中力量方面,中國空軍在6月24日擁有作戰飛機2316架,其中包括“披毛犀”戰鬥機552架、“金絲燕”戰鬥機412架、“快刀”中型轟炸機231架、n4“飛火”戰術攻擊機365架,n5“蜻蜓”戰術攻擊機442架。而蘇軍在這裡僅有367架“斯勃”快速轟炸機,470架老舊的“伊-15”、“伊-16”、“伊-153”戰鬥機,49架偵察飛機。無論飛機數量還是質量,蘇聯航空部隊都處於下風。

儘管兵力處於劣勢,但是蘇軍這一次的戰備相對以前比較充分。為了集中兵力,集團軍和下屬的各步兵師在防禦中都只能編成1個梯隊,各步兵師僅留有1個營的預備隊。羅科索夫斯基還儘可能地建立防禦縱深。戰鬥力較強的德國志願軍的到來也給蘇軍增加了新鮮血液,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已經不能阻止蘇軍的毀滅。

1944年6月22日,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和大批轟炸機的轟炸後,華軍發動了進攻。儘管得到了中國空軍大批轟炸機的直接支援,但在預先有準備的蘇軍抵抗下,華軍的進攻還是很不順利。在最初幾小時的戰鬥中,華軍就有10000餘人傷亡。儘管蘇德聯軍頑強防禦,華軍還是不斷的向前推進,並且契入蘇軍陣地。在這最開始的戰鬥中。蘇軍步兵第14師師長祖勒巴少將和大批軍官在華軍的空襲中喪生。

為了緩解華軍進攻的壓力,蘇軍發起了強行的反突擊。蘇軍的這次行動完全出乎華軍的意料。由於摸不清蘇軍反擊兵力的規模,到當日日終。華軍未能進一步推進。

3天后,華軍再次發動進攻,但在蘇聯軍隊的頑強抵抗下進展不大。共計13500人的蘇軍突入到了華軍的側後。為了消除這支兵力所造成的威脅,華軍不得不調來新的部隊。儘管華軍投入了絕對優勢的兵力。消滅這支蘇軍的戰鬥還是持續了3天。而華軍對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解救行動則不得不停了下來。…;

在7月1日才發動進攻的中路和北路,華軍也沒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蘇軍憑著對當地氣候和環境的熟悉,表現得比戰爭開始時強的多。蘇軍步兵第104師和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的第72邊防總隊表現出色,成功的頂住了華軍的進攻,但在華軍優勢兵力的不斷衝擊下。蘇軍的主要防禦陣地依次被突破。

總的來說,在達成戰役突然性的情況下,中隊在該地區還是取得他們所預期的戰果,當然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7月1日為止,在短短9天的戰鬥中,中隊的死傷總數已達20000餘人。

在兩個方向上,中隊都佔有兵力優勢,因而蘇軍也沒有在一線死守的意思。1944年7月2日。中國第11集團軍(編有7個步兵師)和蒙古集團軍渡過了普辛河。抵抗他們的是新組建的紅軍南方方面軍。該方面軍編有由敖德薩軍區改編的第9集團軍。和在哈爾科夫軍區領率機關,以及烏法軍區部分部隊基礎上組建的第18集團軍(編有步兵第l7軍,機械化第16軍,包括山地步兵第96、60師和步兵第164師,坦克第15、39師和摩托化第240師,航空兵第64師。混成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