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周的山林全部劃界分給各家各戶,由各家自己看管。隊裡只留下最裡面的那片老林子,作為公山。老蔡現在是不怎麼關心那些事了的,只是打心眼裡還是很反對,好端端的集體養了好多年的山林子,到了個人手裡,還不是幾天就砍光了?但畢竟是上面定下來的政策,不幾天,各家各戶就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山林子了。特別是那個趙火青,窮了他媽多少輩子了,這次一分山,他馬上就揹著個斧子,天天上山砍樹,家裡幾個孩子都不怎麼唸書了,特別是那個“破缽”,由於體格好,天天跟著一起上山砍樹背樹去賣,一下子就改變了面貌。
不過這種現象不光是他一家了,其他的原來很困難的人家,因為子女多,能幹活,關鍵是能上山砍樹,能背下山,所以,很快就一下子賣了不少錢,特別是那些年輕小夥子,有了錢之後,就開始買摩托車。那個時候市場上還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摩托車了,就是那種嘉陵牌,趙家灣就是那個時候一口氣買了七輛嘉陵,其中就有老老蔡的小兒子,也就是那個叫做冬生的小傢伙,轉眼成了毛小夥了,他也買了一輛嘉陵,這樣一群年輕人成天七輛摩托車一字排開,一溜煙的在山村的小路上狂奔,這樣好像是有了一些改革開放的氣息,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只不過是把山上的樹木變成了錢罷了,也就是吃了老祖宗的老本,跟把綠色銀行砸碎,把錢取出來大夥分了沒什麼兩樣。
成群的摩托車算是山鄉的一點變化,不過還有一些較大的變化,那就是蓋房子了,農民一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蓋房子。一個是改變居住環境,孩子大了,人口多了,大家總不至於都擠在一個小屋子裡吧。再就是撐門面,自從分山到戶以後,趙家灣確實風光了好一陣子,一家家的,突然一夜之間就蓋起了一棟棟的紅磚瓦房,有的還蓋起了兩層樓房,惹得當時那一帶的鄉村非常的羨慕,那個時候,趙家灣的新房,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的一個縮影,因為其他的房子都是五六十年代蓋的土坯房,大家都一樣,過去了幾十年,一直沒有什麼改變,現在趙家灣這邊一下子全都住上了寬敞的紅磚瓦房,當然老蔡家除外,你說大家還不羨慕麼,不過一旦變成嫉妒,就麻煩了,最後變成一句話“仔賣爺田不心痛”。
老蔡家當然也是分了山的,六個人口的山也沒少一塊,至於山場的質量應該算中等,不算最好,但也不算最壞,應該還是有樹木可賣的。可老蔡這一輩吃虧就吃虧在他的性格,畢竟是毛主席培養出來的好學生,還停留在集體公家的思維上,既然集體把山場交到個人管理,那就應該管理好,不光不能砍不說,還堅決要去種樹。你說他這個人是不是腦子有病,全村人都在砍樹賣錢,他老人家跑到山上一看那些樹,這棵摸一下,還得長几年,搖了搖頭,那棵摸一下,正長個兒,砍了可惜,就這樣山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一棵也捨不得砍。把個玉桂氣的都要瘋了,沒辦法,玉桂只好自己揹著斧頭上山去砍了幾棵大的,但由於山路又窄,又遠,背不回來,只有坐在山上乾著急,後來還是村裡其他路過的好心人幫玉桂把那幾棵樹給背了回來。老蔡就這麼個個性,所以山上可以砍的樹是一棵都沒砍,寧可自己去做那些薄利的柴火販賣生意,所以玉桂有時候恨得咬牙切齒,一直牢騷著“跟著這麼個書呆子,一輩子都窮不清楚”。所以老蔡還是住著他的祖上留下來的那間破敗的土坯房子,在整個趙家灣顯得是格外的刺眼,就連老老蔡、蔡家旺他們都看不過眼了,雖說是自家人,但面子上確實也掛不住啊,都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了。由於老蔡的固執,不肯砍樹,而這邊趙家灣的人自己山裡的樹沒幾天就砍光了,後來大傢伙都眼睜睜的瞪著老蔡家的那塊鬱鬱蔥蔥的山林,開始在夜裡偷了起來,後來還是被老蔡發現了,很是心疼,就親自跑到山上去守,你還別說,還真有膽大的,大白天在老蔡山上砍樹,老蔡發現了也沒用,勸不住,只好跟人家打了起來,結果被人家打了個人仰馬翻,鼻青臉腫,只是沒丟小命都算幸運了。就因為這個原因,老蔡跟村裡很多偷樹的人家都結上了冤仇,以至於後來都惹上了大禍。就是因為老蔡的固執的性格,經常因為砍樹跟別人發生糾紛,而且老是自己上當,玉桂就在家裡做工作,勸老蔡把樹砍光算了,免得為這點事天天跟人家扯皮,自己山上的樹砍光了,就沒人來偷了,不知道要省多少事,而且別的人家的山裡早已是光禿禿的一片,連棵茅草都看不見的。可老蔡就是不依,依舊過著他的窮愁潦倒的苦日子,也苦了玉桂和他的幾個孩子。。。。。。
不過幸好接下來蔡書舟小學畢業考試考了個全校第一,正兒八經的考上了鎮裡的中心中學,讓老蔡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