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亞特蘭大是她的同輩,帶有青年人的莽撞,並且對待事物自有一套倔強而浮躁的看法。
傑拉爾德老爸講給她聽的那個故事還是有點依據的,因為斯佳麗和亞特蘭大在同一年命名,在她出世前的九年裡,這個城市先是叫做特米納斯。後來又叫馬薩斯維爾,直到斯佳麗誕生那年才更名為亞特蘭大。
傑拉爾德起初遷到佐治亞北部時,還根本沒有亞特蘭大這個地方,四下是一片漠漠曠野,就連個村子模樣還沒成型呢。可是到了第二年,即1863年,州政府批准修築一條通往西北方向的鐵路,穿過切羅基部族新近割讓的土地。鐵路線的終點當時已經確定了。是在田納西周跟通往西部的鐵路銜接,但是,在佐治亞的起點還沒有定下,一年以後,有位工程師在這片紅土地上打了根標樁,標出了這條鐵路在南部的起點,這座城市才開了頭這才確定下來起初叫特米納斯,後來改叫亞特蘭大。
當初佐治亞北部沒有鐵路,其他地方鐵路也很稀少。可是,在傑拉爾德跟埃倫結婚前那幾年裡,塔拉以北二十五英里處這個一丁點小的定居點便慢慢擴大,發展成一個村子,鐵軌也在慢慢向北鋪設。後來興建鐵路的時代才真正到來。第二條鐵路從奧古斯塔舊城向西延伸,與通向田納西州的新鐵路銜接。繼而,從薩凡納舊城開始建第三條鐵路,最初通到佐治亞腹地的梅肯,然後向北推進,穿越傑拉爾德所住的縣到達亞特蘭大,與其他兩條鐵路聯絡起來,給薩凡納港開了條通往西部的交通幹線。年輕的亞特蘭大成了個交通樞紐,從這一點又向西南方延伸出第四條鐵路,通往蒙哥馬利和莫比爾。
亞特蘭大由一條鐵路誕生,也和它的鐵路同時成長。到那四條幹線完成以後,亞特蘭大和西部、南部和濱海地區連線起來,並且透過奧古斯塔也同北部和東部連上了。它已經成為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那個小小的村子已經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在一段比斯佳麗17歲的年齡長不了多少的歲月裡,亞特蘭大從一根打進地裡的樁子成長為一個擁有上萬人口的繁榮小城,成為全州矚目的中心。那些老一點的城市,總是用孵出了一隻小鴨子的母雞的感覺來看一個鬧哄哄的新城市。為什麼這個地方跟旁的佐治亞城市那麼不一樣呢?為什麼它成長得這麼快呢?總之,它們認為它沒有什麼好吹噓的——只不過有那些鐵路和一批膽大包天的人罷了。
在這個先後叫做特米納斯、馬撒斯維爾和亞特蘭大的市鎮落戶的人,都是很有闖勁的。這些好動而強有力的居民來自佐治亞州老區和一些更遠的州縣,他們被吸引到這個以鐵路交叉點為中心向周圍擴充套件的市鎮上來,他們滿懷熱情而來,在車站附近那五條泥濘紅土路交叉處的周圍開起一店鋪,他們在大白廳街和華盛頓大街,在地脊上那條由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用穿鹿皮鞋的腳踩出的名叫桃樹街的小徑兩側,蓋起了漂亮的住宅,他們為這個地方感到驕傲,為它的發展感到驕傲,為促使它發展的人,即他們自己,感到驕傲,至於,那些舊的城市,它們高興怎樣稱呼亞特蘭大就怎樣稱呼去吧。
亞特蘭大是一點也不在乎的。
斯佳麗一直喜歡亞特蘭大,她的理由恰恰就是薩凡納、奧古斯塔和梅肯指責它的那些理由。這個城市是佐治亞州的老傳統和新事物,一旦老傳統和新事物發生牴觸時,老的總是退避三舍。而且,這裡面還有一種對於這座城市的個人情感上的因素——它是和斯佳麗同一年誕生,至少是同一年命名的,這讓斯佳麗興奮不已。
第四十章 接人【上】(修)
更新時間2008…4…15 15:48:37 字數:2751
頭天晚上是整夜的狂風暴雨,但是到斯佳麗一行人抵達亞特蘭大時太陽已經開始露出熱情的臉來,準備一定要把那些到處淌著河流般的紅泥湯的街道曬乾。車站旁邊空地上的泥土,由於車輛行人來來往往,不斷塌陷攪拌,快要成一個給母豬打滾的大泥塘了,也時常有些車輪陷在車撤中的爛草裡動彈不得。軍用大車和救護車川流不息,忙著裝卸由火車運來的軍需品和傷員,有的拼命開進來,有的掙扎著要出去,車伕大聲咒罵,騾馬跳著叫著,泥漿飛濺到好幾丈遠,這就使那一片泥濘加一團混亂的局面變得更糟了。
以斯佳麗和霍尼為首這群婦孺站在車廂門口下面的那個梯級上,猶豫著不敢走下地來,生怕泥水弄髒了鞋子和衣裙,便向周圍那些擾攘擁擠亂成一起的大車、短途運輸車和馬車匆匆看了一眼,尋找佩蒂帕特小姐,可是那位胖乎乎紅臉蛋的好太太連個影兒也沒有,霍尼感到焦急萬分,生怕她因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