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章 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是埃及著名的古蹟,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蹟。它坐落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大金字塔近旁,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獅身人面像的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臉型,相傳公元前2611年,哈夫拉巡視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時,吩咐為自己雕鑿石像。工匠雕鑿了一頭獅身,而以這位法老的面像作為獅子的頭。在古埃及,獅子是力量的象徵,獅身人面像實際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寫照。雕像坐西向東,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

獅身人面像的建造者當年是如何稱呼這座雕像現在已不得而知,因為獅身人面像並沒有出現在任何目前已被發現的古王國的銘文中,而且也沒有任何的銘文描述它的建造或者原本的用途。在新王國,這座雕像被稱為地平線上的荷魯斯,而這個名字也出現在法老圖特摩斯四世的記夢碑中。

獅身人面像的最初發現在20世紀20年代初,由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揭開,帶來了一場全球性的轟動。獅身人面像的形態是將獅子和人類的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身體是一隻雄獅的姿態,展現出雄健而威武的力量。

獅身人面像歷經4000多年的風雨,現已痼疾纏身,千瘡百孔,頸部、胸部腐蝕的尤其厲害。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聖蛇浮雕,頦留長鬚,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聖蛇浮雕於1818年被英籍義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實為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

獅身人面像不僅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標誌。以下是一些關於獅身人面像的歷史和考古發現的資訊:

歷史背景:獅身人面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早期王朝時期,大約公元前2500年左右。它的形象主要受到古埃及王室的影響,作為統治者的象徵之一。

考古發現:1935年,埃及考古學家哈桑(Selim hassan)博士完成了對獅身人面像為期10年的考古清理。在這次考古中,發現了可能連線第二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地下隧道。

修復工作:2021年11月25日,埃及舉行了慶祝“獅身人面像大道”開放的活動。這條大道具有3000多年曆史,連線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道路兩旁有多座獅身人面像和公羊像。另外,盧克索獅身人面像大道經多年修復後完整向公眾開放,這條大道已有約2400年曆史,全長2700米,連線著盧克索神廟和卡爾納克神廟,道路兩側現共排列有1057座獅身人面像及獅身公羊像。

旅遊資訊:獅身人面像位於開羅城西南郊吉薩地區,從開羅西行數公里即可到達。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遊客。

象徵性影響:獅身人面像在古埃及中佔據著重要的藝術地位,它不僅是統治者的象徵,也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這些資訊提供了獅身人面像的歷史背景、考古發現、修復工作以及旅遊資訊,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古老文明的象徵。

在遙遠的未來,時間的沙漏被倒置,歷史與現實交織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網。在這個時代,歷史學家不僅僅是研究過去的學者,他們還是能夠穿梭於時間的旅者。拿破崙·波拿巴,這位歷史上的法國皇帝,被賦予了新的身份——時間旅者。

故事發生在2149年,拿破崙在一次意外的時間旅行中,發現自己回到了古埃及,站在了獅身人面像的腳下。他穿著未來科技製造的隱形斗篷,以免被古埃及人發現。他的目標是探索獅身人面像內部的秘密,因為據傳說,那裡隱藏著能夠改變時間線的強大力量。

拿破崙小心翼翼地繞過守衛,使用未來科技的掃描器,找到了獅身人面像腹部的一個隱蔽入口。他輕觸斗篷上的一個按鈕,斗篷立刻變成了適合古埃及的裝束,讓他能夠混入人群而不引起懷疑。

進入獅身人面像內部,拿破崙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迷宮,牆壁上刻滿了象形文字和奇異的圖案。他利用手中的翻譯器,解讀出這些圖案實際上是一個指引,指向獅身人面像的核心——一個巨大的能量水晶,它散發著幽藍的光芒,充滿了未知的力量。

拿破崙意識到,這個水晶可能是控制時間流的關鍵。他小心翼翼地接近水晶,卻發現自己被一群神秘的守護者包圍。這些守護者是古埃及的祭司,他們世代守護著這個秘密,防止它落入錯誤之手。

一場智慧與力量的較量隨即展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