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她就棄舟登岸,把3個孩子帶到陸上。霍英東7年的水上生活也由此結束,另一段生活旅程便由此開始。

家住灣仔石水渠街

霍英東的母親姓劉,人稱“劉三”、“阿三”,也有人稱“霍四嬸”。她強忍喪子失夫的悲痛,帶著3個孩子,在港島的街道上流浪。沒有了船,就等於沒有了家。除了隨身帶著的那些不值幾個錢的生活用品外,他們一家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如何找到一個棲身之處?劉氏帶著3個孩子到處游來蕩去……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熟人介紹,霍家4人搬進了灣仔石水渠街的一間房子裡。那時的灣仔石水渠街,可以說是香港的貧民窟。霍家住進的那間房子,面積大約只有20平方米,但住著50多人。房子破舊不堪,幾張三層高的碌架床把房子擠得滿滿的;碌架床之間的空隙處,就擺了一些帆布床。

1995年8月底的一天傍晚,霍英東興致一來,主動提起要到石水渠街看一看。

石水渠街只是一條100米左右的斜街,旁邊是皇后大道東,街名仍然未變。街上都是一些低矮的舊樓。我們下車,走在街上,霍英東帶我們參觀。他指著眼前一幢五層高的舊樓房說:“就是這間,現在用油漆粉刷過了……”

霍英東興致勃勃,領著我上樓,樓梯是木板結構的,他用腳踩踏梯板,樓梯吱吱作響。霍英東說:“木板換過了,這種木板樓梯,一有火災就慘了。”

霍英東回憶說:“我那時睡的是床板。有些時候,放床板的地方被別人佔去了,我就只好拿著床板,鋪在騎樓的花盆架處,湊合著過一晚。房間黑暗、潮溼、悶熱、腐臭,不通風不透氣。在這樣的環境中,肺癆病威脅著每一個住客。與我相識、相熟的一個姓梁的住戶,就因此患了肺病,最後無錢醫治而死去。”

站在石水渠街與皇后大道的交匯處,霍英東回憶道:“我記得,皇后大道以下的那些地方,以前是海,是後來填海建起來的。在石水渠街旁邊,當時有一間郵電局,有一塊斜坡,我小時候喜歡從斜坡上滑下去,結果褲襠磨破了一個洞,我媽媽還為此打了我一頓……”

循著霍英東的回憶,我們一起探尋他所說的地方,發現那間郵電局和那塊斜坡依然存在。

在這石水渠街,霍英東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就讀免費小學

母親劉氏雖然目不識丁,但深明大義,知道孩子只有知書達禮,才能出人頭地,過上好的生活。所以,在霍英東接受過“卜卜齋”的啟蒙教育後,母親劉氏又送霍英東到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霍英東笑著對我說:“帆船同業義學是一間專為水上人家辦的小學,入學是免費的。學校不是設在陸地上,而是設在船上,也就是說是一所流動的船上小學。由於是流動的,所以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我按時上學去,誰知卻找不到那艘船,也不知船漂到哪裡去了。”

兩年之後,霍英東又轉到敦梅小學就讀。敦梅小學位於灣仔洛克街,入學是要收費的,但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主要是照顧水上人家的孩子。雖則如此,這個免費班只招收30人,入學是要考試的。學生要做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寫了一篇短文交上去。結果在被錄取的名單中,霍英東排在第一位。�霍英東在敦梅小學讀了3年。那3年,是霍英東較為快樂的日子,因為既可以和一大群小朋友一起讀書、學習,又可以和他們一起玩耍。霍英東讀書用功,所以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敦梅小學就讀期間,霍英東迷上了體育運動,他最為喜愛的一種運動就是打球。

50年之後,霍英東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追憶那段在敦梅小學期間喜愛打球的往事:� “……我跟小朋友一起,在學校附近,在住處附近,橫街也好,公廁旁邊也好,只要有二三十英尺闊的地方,就成了我們的‘球場’。這樣的‘球場’也很罕有,下課鐘聲一響,就要飛跑出去,先到先得,霸佔地方踢足球。所謂足球,當然也不是現在大家熟悉的那一種,只是簡單的‘橡皮波’。”

第三章�成績優異 就讀皇仁書院

走投無路之際,霍家遇到一位貴人相助。

13歲時,霍英東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著名的中學皇仁書院。孫中山、廖仲愷、何東、利希慎、何鴻燊等許多中國政壇巨人和港澳商界名流,都曾在這所學校就讀。

遇上大恩人林子豐

話說霍母劉氏,雖然已經帶3個孩子棄舟上岸,在岸上有了個棲身處,但要養活3個孩子很不容易。劉氏原本不想再經營駁運,所以把3個孩子安頓好之後,她就借錢買了一部衣車,打算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