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明是權威。雖然他的教育方式很粗暴、被教育者自覺性高,但事實勝於雄辯,他教出了這幫弟妹,他就是正確的。他的話透過小妹傳回國內,正想著把孩子往美國送的堂兄、堂姐們都偃旗息鼓。
挺好,以前李家明對四嬸有過承諾,但也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他手下上萬員工,怎麼可能還去當孩子王?帶了四叔家的滿伢,別家的孩子要不要管?喬橋跟四哥說是說他們來管,那倆瘋子進了實驗室,還會想起家裡有孩子?可這些小算盤是不能說出來的,只能技巧性地迴避。
決定好婉婉繼續在國內讀書的事,妹妹們開著李家明的防彈凱迪拉克去了度假,他則開始著手拆分hh公司。itunes/store要上市,就要先獨立於hh公司。而且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在矽谷裡,期股只是車庫公司給員工的希望,如今卻大行其道。
網際網路的寒冬終於過去了,又將迎來更健康的春天,招攬、留住人才將成為各大公司的首要工作。itunes/store要上市,最起碼要把一干骨幹留住,得按市場行情給予期股激勵。
hh公司不是ceo負責制,而是董事長負責制,方案可以由kyle提出來,但如何修改、執行這都得商量,都得由李家明來決定,這就是一攤子的麻煩事。
還有谷歌上市的事,谷歌的股份是李家明的私人投資,事務也肯定由他親自處理。以前有沃頓和中村幫著,現在他一個去了研究院、另一個去跟張勇搞社交網路了,莫非還把他倆叫回來幫忙?至於託尼,人家處理基金會那一攤子事都忙不過來,哪有精力來幫他?
好在這是幸福的煩惱,李家明雖然忙得焦頭爛額,心情還是非常愉快的。當王志棟他們從國內趕來,召開董事會決定實行ceo制時,他還有點捨不得那種掌握他人命運的感覺。
名單的取捨、小數點後一個數字的更改,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富貴,那是一種何等的成就感?
可是,捨不得也得放手啊。
兩世的經證明,事必親躬會累死人不說,而且事業做不大。如果不是完全放手,利方能發展這麼快?
但是,不但王志棟他們不願意,即使是kyle本人也不想全面執掌漢華。七年的時間證明,李家明在戰略上勝他幾籌。以前他認為不可行的計劃,在李家明的堅持下,都開始變成了現實。權力雖然誘人,但實際的利益更重要,如果由他來全面負責,萬一出現誤判怎麼辦?
涼拌!
李家明對這一行的記憶,到今天已經差不多了,也把現實更改得一塌煳塗,連他自己都無法判斷具體的選擇是對還是錯。面對kyle的再三推辭,他只能祭出他那一套狼群的理論,並用財團化來當理由。
“我們已經領先對手兩至三年的時間,實力的差距會允許我們犯一些錯誤,且只要作業系統在我們手裡,我們的行業地位就將是穩固的。
大家想過沒有,沒有不衰敗的公司,即使我們漢華將會如日中天,也遲早會有走下坡路的那一天。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將我們的財富金融化,以確保公司開始走下坡路時,我們的財富安全。”
在公司即將創造一個奇蹟的前夜,作為公司靈魂的人居然說這樣的喪氣話?可對照過往,李家明總是能提前幾年判斷出趨勢,不得不讓大家冷靜下來。
是啊,以前大家認為微軟將永遠強大,但當研究院用pc機的晶片做出iphone原型機時,大家立即明白微軟時代即將謝幕。即使它還會是pc機作業系統的霸主,還會每年賺取無數的利潤,但屬於它的時代即將結束,未來是移動終端作業系統的時代。
對,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有的只是各領風騷十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或許十幾年會變成幾年甚至更短暫。
其實李家明很幸運,諾基亞如果不是固步自封,根本不會讓他有悶頭研發iphone的機會。這一點,夥伴們還不清楚,但他自己心知肚明,但這不能與人說。說出來了,他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神棍,這些得等到諾基亞全面潰敗時,讓那些經濟學家去總結歸納。
這也給他提了個醒,在技術創新上可以拼不過人家,但必須讓公司、系統開放,只要開放才能避免再走諾基亞的老路。(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四章 底氣
一陣悅耳的電子鐘聲過後,itunes/store終於上市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網上音樂商店,itunes/store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卓越不群堅持銷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