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閨女和小兒子,做出了決定。
寧爺爺的百日熱孝滿了之後,她就託人給寧大姑說了一門親事,當然不是這麼快就出嫁,不過是先定親,然後婆家給了彩禮再說。
恰恰就是這個時候,後山的王家正好給他們的大兒子找媳婦兒,寧大姑這個彩禮要的不多的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王家的大兒子是前頭大婆留下的,可現在王家當家的是小老婆,她能待見老大才怪呢。
偏偏王家的當家的是個耙耳朵,怕老婆的要死,這小老婆在家就是個說一不二的,大家都說她是母老虎,王家的大兒子也被磋磨地沒了脾性,就知道在家裡當牛做馬,是個老實木訥的。
寧奶奶本來不大同意這門親事的,不過誰讓王家給的彩禮多呢?
一百八的彩禮完全夠寧家度過這個坎兒了,在一家人的生存面前,大閨女的一輩子就有些微不足道了,最起碼她不會餓死,王家的條件比起自家來是好很多了。
寧家靠著寧大姑的這一百八十塊錢的彩禮度過了那段兒最艱難的時光,日子慢慢地好過起來了。
寧爸爸也因為修水庫表現好提拔到了縣城,成了公家人,吃上了商品糧,日子也是越來越好了,唯獨讓寧奶奶遺憾的就是寧大姑這事兒。
可問題是寧大姑已經嫁出去了,成為了別人家的媳婦兒,這日子過的再怎麼艱難,孃家人也不好撐腰的。
寧大姑也是因為上頭有個妖婆婆,所以輕易地回不了孃家,年節回來的時候她也不好掃了大家的性子訴苦,只說她日子過的不錯,也沒啥好讓家裡和老孃惦記的。
不過看著她越來越蒼老的面孔,誰都知道那是一句假話,不過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寧家就算是想管也沒辦法呀。
寧奶奶只能讓閨女想辦法分家,等分了家,自己能當家做主了就好了。
寧大姑先前也不是美譽心氣兒的,不過是時間久了,丈夫怯懦不堪,指靠不上,她的心氣兒就被磨的差不多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她似乎也從沒有抱怨過,這都是自己的命,她認了。
這種認命裡頭藏著多少別人不知道的悲痛只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還真是沒想到會在大過年的時候看到寧大姑,寧一諾曉得寧大姑和寧奶奶估計有話要說,所以藉口自己要看書,回房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