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當然就無法實現“五四”*自由理想。
金融市場的發展將最終打倒“孔家店”(7)
這些認知盲點的確也跟中國學術歷來輕“術”的傳統有關,因為經濟學、金融學都是太低階的“術”,所以,看不到這些也不奇怪。遺憾的是,時下的新儒家學者還是不能走出用文化來談文化的圈圈,特別是以儒家文化來評價儒家文化,其結論當然不會是別的,用“四書五經”來看“四書五經”,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脫離傳統儒家社會的實踐現實,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後的成因(特別是經濟成因),不能看到儒家體系只是多種不同文化體系中的一種,那麼得出“以中華文明整合世界”這樣的認識就不奇怪了。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文化重視家庭,而西方文化則不然。——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實際上中國人和西方人都重視“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傳統中國的“家”側重強制性的經濟交易功能,西方社會的“家”側重基於自願的感情交往功能。在處於溫飽與飢餓之間的農業社會里,生存是一個永恆的挑戰,所以“家”的功能很難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險互助,溫情脈脈會過於奢侈,這種社會可能必須要有“剛性”的家庭結構,要閹割個性,否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