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發生衝突,萬一被他們纏住,便真的麻煩了,故而打算繞道而去。
但是,當他打算繞開,從羅魯城西邊過去之時,突然發現前面出現了大批兵馬,正在急行軍,而且與他們行進的方向居然是相同的。
這不禁讓嶽少安倒吸了一口涼氣,按著對方行軍的方向判斷,嶽少安可以肯定這些人是從羅魯城出來的,而且兵力不在自己之下,看著他們如此急急而來,嶽少安的第一反應就是羅魯城的守軍知道了自己的行軍路線,前來阻攔的。
事到如今,便是不想戰也不行了,狹路相逢,若是自己不勇起來,一旦退卻,對方隨後掩殺,那麼毫無疑問,結果只有一個——大敗。
拿定了主意,嶽少安當即下令,全軍出擊,全力朝著敵軍攻去。
嶽少安本來以為對方會列陣以對,全力反擊,正在思考著破敵之策,而令他更為吃驚的一幕出現了,大理軍看到了宋軍調頭就跑,而且丟盔棄甲,逃跑起來的速度極快,而他們丟下的東西也十分奇特,很多東西都是一些細軟和行禮。
在追殺出十多里地後,嶽少安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人不是來與自己交戰的,雙方可以說是毫無防備的偶遇,這些看這些傢伙的情形,應該是在“搬家”。
從抓來的俘虜口中嶽少安得知,自己猜測沒有錯。說來也有幾分滑稽,羅魯城的守將名叫翁勇(作為姓氏,此處讀“gong”),這位翁勇翁大人雖然名字裡面有個勇字,但是其人卻一點都不勇,而且,他還不是那種沒有學識之人,至少,書是沒少讀的,尤其喜歡宋朝的文化,平日裡宋朝有些什麼新鮮事他都要在第一時間瞭解,而那個時候,自從嶽少安將金國打敗之後,許多書籍已經把嶽少安的“光輝形象”添油加醋的描寫的極為傳神,而這位翁將軍也看的嘆息不已,尤其是嶽少安以不到兩萬的兵力將當時被人們公認是天下第一名將的完顏滿率領的十萬精兵打敗後,這位翁將軍更是把嶽少安驚為天人,自從嶽少安打到大理城後,他便提心吊膽,深怕嶽少安那天會來收拾自己,故而不單在謀統府邊界處佈下許多斥候,還早早的就已經打包好的行李,打算在嶽少安到來之時,好快速作出反應,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儲存實力”光榮退去。
而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怕什麼來什麼,這一次嶽少安因為情況緊急,出兵極快,而這位仁兄卻不知道其中內情,當斥候回報給他嶽少安一連繞過了許多小城,直奔羅魯城而來之時,他便當機立斷,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判定,嶽少安這是怕自己撤去,打算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己收拾掉,有了這個想法,他便好似吃了定心丸,決定不讓嶽少安“如願”,當即便下令全軍撤去。
只可惜他的動機似乎又被嶽少安料中,在他逃跑之時,還是遇到了嶽少安大軍,當翁勇看到嶽少安那飄揚在風中的大旗之時,已經是面無人色,覺得嶽少安果然是天神一般的人物,自己如此詳細的計劃,都被對方給洞穿了,他那裡還能提起一絲的戰心,眼見嶽少安的大軍衝來,當即一咬牙,狠狠地一馬鞭抽在了戰馬的身上,與此同時,高喝了一聲:“敵軍勢大,不可力敵,儲存實力,方為正道。撤——”
這哥們兒撤吧,還要吼幾嗓子現實自己的口才,他不說還好,一說之下,他那驚慌的情緒頓時影響了手下計程車兵,雙方還沒戰在一處,大理軍便敗潰不堪,惶急奔命了
這樣的局面,讓嶽少安有些哭笑不得,兩萬人遇到了一萬人,調頭就跑,他此刻不知是該誇敵軍的主將呢,還是該罵呢,這一點姑且不論,但是,他卻真的想和這位仁兄說一聲謝謝。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已經完全地打亂了嶽少安的計劃,若是按照他之前計劃的那般,他應該就此停止追擊,率軍全速趕去旦當城。但是,眼下既然發生瞭如此滑稽之事,這個計劃不得不做出改變了。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征戰,嶽少安早已經有了戰場上那種軍事天才才有的敏銳嗅覺。他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了,而是仔細想了這其中的利弊。
仔細想過之後,嶽少安心中不由得有了幾分後怕,因為,若是他方才被救人的情緒佔了上峰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在那翁勇是因為錯誤地判斷了他的目的,才如此驚慌失措,倘若自己真的棄之不顧直奔旦當城的話,那麼,翁勇必然會從中發覺他的判斷是錯誤的。
到時候若是這位仁兄“勇”了起來,那麼,迎接嶽少安的,將是腹背受敵。事情要是真的發展到了那個地步,別說是救張橫了,很可能自己都被圍了進去。
考慮過了其中的種種變數,嶽少安深吸了一口氣,當即又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