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築五層高,富麗堂皇,清一色印度侍者和四周寬敞的草坪,給人一種風景如畫的感覺。以前,這裡是專供英國貴族和紳士聚會觀光使用的,如今是蔣介石、史迪威、亞歷山大中美英三國要人下榻的地方。

因為要召開中美英三國軍事聯席會,蔣介石聽從宋美齡建議,不宜在中國遠征軍司令部駐地開會,以免美英將軍們產生誤會,說三道四把小問題上升為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事務,會議地點就選在波特酒店三樓會議廳,方便方方面面。

下午兩點多,在緬甸實際作戰的各國將軍們,才真真正正地坐到橢圓形會議桌前來。這也是盟軍開闢中國戰區以來,以中國戰區名義第一次召開的軍事會議。以後幾十年裡,許多歷史學家曾經作了假設,如果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早一兩個月召開,如果英國人早一點兒同意中國遠征軍入緬,那麼南亞地區的二戰歷史必將重新改寫。宋美齡知道這次會議對中國抗戰全域性尤為重要,心裡也非常清楚美英兩國在緬甸戰場上,各有各的主意和盤算。這個天才的外交家,身著淺藍色長旗袍,手提一個精緻的半月兒形手包,穿梭於三國要員之間,為未曾見面的人引見、介紹,以她特有的魅力和幽默,悄然地把會議氛圍煽動起來,又不失時機地將會議發言權遞給了杜聿明。

三點一刻,這個長久期盼的會議開始了。

有校長坐鎮,杜聿明壯了壯膽,當仁不讓地率先分析講述緬甸戰局以及敵我態勢,最後拿出了結論:“鑑於日軍來勢洶洶,並有從菲律賓戰場抽兵增援的可能,我們認為以守為主,伺機反擊,是切實可行的戰略方針。”

也許是考慮更多地拖住日軍,減輕菲律賓乃至澳大利亞戰場的壓力,史迪威則認為杜聿明的戰法過於保守,他鬥志昂揚地倡導進攻,緬甸盟軍在總兵力上是日軍的兩倍,中英部隊協調一致,即可反攻仰光。亞歷山大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敢鼓吹大撤退大轉進的論調,如果那樣豈不丟大英帝國的臉面了。他按參謀長赫頓的意思,提出了逐級抵抗,逐級後退,確保中國和印度本土安全,等以後再尋機反攻的戰略思路。

蔣介石非常認真地聽了杜聿明、史迪威和亞歷山大的陳述,心裡已有###分譜兒。他知道杜聿明的想法是唯一符合緬甸戰局實際的,史迪威的奢望一時半會兒難以實現,亞歷山大胡說八道一通基本上靠不住。這個英國佬,就是一個地地道道只知道逃跑的白痴。

蔣介石喝口水,略微理了一下思緒,以最高統帥的口吻堅定地說:“中國人倡導孔孟之道治天下,中庸之道論輸贏。三位將軍講得入情入理,頗有見地,雖然有的地方不太一致,可抗擊日軍,確保緬甸這一點是共識。盟軍在緬甸首次聯合作戰,我想博採眾家之長,作如下安排:第一,中國遠征軍兵分兩路,一部沿薩爾溫江繼續南下,阻擊北犯之日軍。一路沿滇緬公路佈防,以曼德勒至仰光鐵路線為核心,先在同古一帶阻擊北上日軍,為盟軍反擊收回仰光創造有利戰機;第二,請亞歷山大將軍率英緬軍沿伊洛瓦底江佈防,牽制並阻擊日軍往北的運動;第三,請中國戰區總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將軍負責指揮駐緬甸中英兩國部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風雲突變(14)

史迪威高興地直點頭,蔣介石終於同意自己指揮軍隊作戰了,他油然冒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神態。杜聿明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內心很是興奮,如果按中國提出的思路,緬甸戰局扭轉乾坤還有幾分可能,中國遠征軍可以好好地打幾仗,校長不愧與學生心連心啊。亞歷山大心情此刻是糟糕透了,一來自己壓根兒不想與日軍再打仗,二來史迪威僅僅帶幾個隨從參謀,妄想指揮大英帝國軍隊,做夢去吧,親愛的。亞歷山大找不出更好的說辭,只有面朝蔣介石,冒失地提出一個富有挑釁性的問題:“委員長閣下,如果日軍繼續向緬甸增兵,我們請他們在哪裡宿營?”

宋美齡把亞歷山大的話翻譯出來,良好的會議氣氛驟然間增添了一絲尷尬,就像大晴的天空,忽然飄起一陣小雨。蔣介石聽罷,心裡痛罵這小子是狗孃養的,這麼沒有教養。他語氣沉穩地回答:“只要你們堅持四十天,不,哪怕是堅守三十天,不僅作為總預備隊的第66軍可以全部投入戰鬥,我將從雲南再派第2軍和第71軍進入緬甸,協同你們一起反攻,光復緬甸首都仰光。”

會前,宋美齡陪蔣介石在小範圍與亞歷山大進行了短暫的禮節性會晤,蔣介石對亞歷山大也想當緬甸盟軍最高指揮官的慾望是心知肚明的。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真讓他來指揮中國遠征軍,誰願意聽從呢。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