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董卓當初陰懷野心,積極發展個人勢力,拒絕朝廷徵召,曹操肯定是有所瞭解的,因此他反對召外將、特別是召董卓進京,是有著阻遏董卓野心、維護政局穩定的考慮的。董卓來到洛陽後的所作所為,曹操更是耳聞目睹,並抱有自己的想法。曹操本來也是董卓拉攏的物件,董卓上表朝廷薦舉他為驍騎校尉,並想把他引為心腹,共同商議大事。但董卓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曹操料定董卓雖然得勢一時,但必然很快歸於失敗,因此不肯同董卓同流合汙,於是毅然改名換姓,逃出洛陽,走上了同董卓公開決裂的道路。

二首舉義兵

曹操只帶了幾個親隨騎兵,溜出洛陽城來,抄小路朝東邊家鄉譙縣方向急馳。出了虎牢關,路過成皋時,到故友呂伯奢家借宿,發生了殺呂伯奢一家數口的事情。對這件事,史籍記載各有不同。

王沈《魏書》說,曹操到呂伯奢家時,伯奢不在,他兒子和幾個同伴搶劫曹操的馬匹和財物,曹操發覺後,親手將這幾個人殺死。

比王沈《魏書》稍為晚出的郭頒《世語》,所記則大不相同。說曹操到呂伯奢家時,伯奢外出了,在家的五個兒子熱情接待曹操,禮節很周到,但曹操因為是違抗董卓命令偷逃出來的,疑心主人要害他,於是趁著天黑用劍殺死了八個人逃走了。

比《世語》還要晚出的孫盛《雜記》,在《世語》記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產生誤會的細節。說曹操到呂伯奢家後,聽到食器相碰發出的聲響,以為是兵器相擊發出的聲響,進一步以為是呂伯奢的兒子要殺害自己,於是決定搶先下手,趁著天黑將其殺死。事後還悽愴地說了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然後出門逃走。

第三章討伐董卓(3)

上引三說,哪一說更接近事實,已難斷定。如果第一說是事實,曹操屬於自衛,是鋤奸除害,其行為是無可非議的。如果第二、三說是事實,曹操的行為屬誤殺,有可理解的地方。因為曹操是在極為嚴峻的形勢下逃離洛陽的,隨時有被捕殺的危險,心情極度惶迫,神經高度緊張,加之食器相碰的聲音確實很象兵器相碰的聲音,在那種瞬間就可能喪失性命的情況下,又來不及作冷靜的思考和調查,於是就發生了不幸。可能曹操殺人後馬上就發覺是殺錯了,而錯殺的又是故人之子,不免有些後悔,有些悲傷,於是產生了“悽愴”的感情,這種感情很難說是裝出來的,是虛偽。“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云云,則是曹操發覺殺錯人後一種強詞奪理的自白和強自慰解,暴露了曹操自私殘忍的性格,成為後來一些獨夫民賊信奉的格言,是不足為法的。曹操多疑的性格,也在這裡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曹操繼續東逃,經過###時,遇到了一次真正的危險。大概由於形色匆忙,一個亭長懷疑曹操是逃犯(這時曹操本來也是個“逃犯”),把他逮捕,送到縣裡關押。這時縣裡已經得到董卓通緝曹操的文書,只是還不知道被捉的這個人就是曹操。只有一個功曹認出了曹操,但他認為世道正亂,不應當拘捕天下英雄,實際上恐怕也是對董卓的倒行逆施心懷不滿,因此不僅沒有揭發曹操.相反去對縣令說情,把曹操放走了。

經過一番周折,曹操來到距譙縣不遠的陳留、襄邑一帶,就在這裡停留下來,散佈家財,募集義兵,準備###董卓。

曹操還未回到譙縣,就在陳留停留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陳留郡太守張邈是曹操少年時代的朋友,又是反對董卓的,在這裡招募軍隊能夠得到張邈的多方支援。陳留郡屬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也是反對董卓的,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曹操在襄邑還得到了孝廉衛茲的全力支援。衛茲字子許,其人頗有謀略,講究節操,曾為車騎將軍何苗徵召,司徒楊彪再加旌命。衛茲對曹操的才能十分了解,曹操剛到陳留,他就對人說:“平定天下的,肯定是這個人。”曹操也很看重衛茲,多次登門拜訪,共商大事。衛茲說:“###延續很長時間了,不用武力是平定不下去的。”又說:“要起兵,現在就得開始!”於是拿出家財來幫助曹操,對曹操儘快起兵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曹操在譙縣的宗族、賓客、部曲也紛紛趕來,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從小就喜歡練武打獵。曹洪字子廉,也是曹操的堂弟。夏侯惇字元讓,是西漢名將夏侯嬰的後代。十四歲時,從師學習,有人侮辱老師,他把這人給殺了,從此以有烈氣聞名當地。夏侯淵字妙才,是夏侯惇的族弟。他們都成了曹操的心腹將領,後來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