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同的汽車技術。他熟知瑞典市場,對這樁生意瞭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在瑞典汽車行業裡認識很多人。在他看來,要在氣候變化方面做點兒事,把生物燃料車推進瑞典市場,只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一步。
第5章 不可懷疑一個人和一小撮同謀者的作為(5)
但是,最終的結果表明,這也只是第一步。卡斯泰德也知道這還不夠,因為交通工具的溫室氣體排放佔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不到1/4。他不停地思索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挑戰,想要更加徹底地解決問題。
機會再次呈現在了他的面前。1997年,他和同事決定,在瑞典北部的另一個城市開一家新的家庭用車經銷店。作出這個決定不久之後,他遇見了建築師安德斯·尼奎斯特(Anders Nyquist)。兩人很快就決定一起工作,“建一個全球最為‘環境友好’的汽車經銷店”。卡斯泰德說:“我對這種專案沒什麼瞭解。但是我知道這種專案的思路。房子要蓋得像一個自然系統那樣,要採用廢水迴圈之類的技術。”雖然他不瞭解建築,但是他知道建築供熱和供電是最大的溫室氣體來源,這個專案也就因此對他很有吸引力。
這個專案把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更讓卡斯泰德從尼奎斯特那裡體會到一種新的精神。“你知道,在我交談過的所有人當中,我一眼就能看出來,許多人只是客客氣氣地應付……但你知道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會做。而另一類人,你知道他們在兩分鐘之內就能將你要說的完全聽懂,然後你就有了一生的合作伙伴。”他不久就體會到,這樣的合作伙伴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新。在這個事件中,建一個“全球最‘環境友好’的汽車經銷店”的概念,逐漸演變成他和尼奎斯特稱為“綠區”(Green Zone)的想法……一個集卡斯泰德的汽車經銷店、麥當勞餐廳和加油站(自然是汽油和生物燃料都有)的商業區,盡一切可能提高能源效率。他們設計了將不同業務相互連通的系統,比如,餐廳廚房的餘熱用管道輸送到汽車經銷店和加油站,用來供熱。總體的能源消耗與類似的開發專案相比,降低了80%。2
用整合設計方法把不同的業務配合起來,使一項業務的廢棄物或副產品變成另一項業務的資源,讓整個系統彷彿森林一樣工作,這是一個已為人所知的“工業生態群”的概念。當時,在歐洲已經有了幾處整合建築的樣板,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在丹麥的卡倫德伯格。但是那些都是工業建築,卡斯泰德和尼奎斯特做的“綠區”是一所“日常”小生意的混合區,可以成為一個樣板,燃起其他人的激情。
而再次出乎卡斯泰德意料的是,他的小規模實驗專案引發的反響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沒過多久,全球媒體都開始關注這個專案。從2000年到2006年,“綠區”引來了500多次正式的研究訪問。
“一天,一個來自日本的攝製組正在進行拍攝,不經意間,我一下子被一個想法‘擊中’。這些人跑了大半個地球來看我們這個小專案,而我一直覺得,這件事不管怎麼說都沒什麼了不起的。畢竟,大多數的技術已經成熟,就在‘手邊’,我也覺得這只是很小的一步。但是,我一直忽視了‘讓大家觸手可及’的重要性。”
“我跟人聊起生物燃料、氣候變化,以及系統方法等等,大部分內容對多數人來說都太理論、太抽象了。”而一旦有了具體、實在的東西,“人們就可以‘看到’系統的角度”。
卡斯泰德這時候發現的是一個重要的經驗,願景是如何在更大的範圍抓住人心的。當人們不必花太大力氣就能夠想象另一種未來的時候,多數人是從具體走向抽象,而不是從抽象走向具體。“綠區”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正是因為這個專案小,而且相對簡單,做的又是人們能夠理解、與日常生活有聯絡的生意。看到“綠區”如何工作,其他人“憑他們自己,就能開始再向前推進幾步”。卡斯泰德解釋說,“他們不用我,也不用其他人告訴他們,要想做好必須要做什麼。”
第5章 不可懷疑一個人和一小撮同謀者的作為(6)
後來,許多人正是這樣行事的。而後,他們開始設想整個地區都像“樣板小區”那樣運作,把“綠區”升級成一個“生物燃料地區”(BioFuel Region)。3 卡斯泰德說,這個區域“基本上也是實實在在的,大家‘觸手可得’。大家可以來考察,然後說‘我們去過那個地方了’。他們回家之後就可以告訴其他人:‘如果他們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
漸漸的,形成一個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