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歷史上的漢武帝完成了心願,北擊匈奴,解除了中原地區來自外族的威脅,但他的窮兵黷武與連年征戰也將景二帝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國庫消耗一空,國家疲憊不堪,姓負擔沉重,漢朝從此開始了走下坡路,國力日漸衰敗。
而這也是李綱最擔心的,趙氏王朝就算再昏庸,只要他們能繼續堅持他們祖宗定下來的國策,再稍加改良的話,姓還有再過上好日子的希望,但如果真讓大漢民族跟著鄭飛走上了尚武的路子,歷史的教訓告訴李綱,大漢民族也許可以風光一時,但隱患卻極大,姓的日子不會再像在大宋時代一樣舒適,而且萬一鄭飛失敗了,大漢民族就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悲慘命運,甚至重蹈五華亂華的慘狀。
鄭飛完全沒有想到李綱的出發點竟是這些,原來阻礙李綱投降自己的不是因為他不愛民,也不是因為他看不清當今天下的形勢,而是因為他看得太“清”了,這讓鄭飛在驚訝的同時還不禁生出了一種敬佩,朱武曾對自己舉例說明過何為小惡而大善,又何為小善而大惡,李綱現在所追求的,不正是一種小惡而大善嗎?無視當今天下姓的疾苦,是為小惡,但為了能讓大漢民族避免一番窮兵黷武的未來,卻又為大善,當真用心良苦。
想到這裡,鄭飛心中不禁輕輕一嘆,只可惜,李綱所設想的還是有些理想化,他也不是神仙,無法看透未來,他根本不知道就算沒有自己的出現,北宋也逃脫不了被滅國的命運,北方的無數姓也將陷入被外族蹂躪的苦痛深淵。
鄭飛始終認為,“重”並沒有錯,但過度的“重”而導致的“抑武”卻不可取,甚至還是災難性的,畢竟,再好的制度與化,也需要足夠的武力去保護它,所以,最好的國策應該是武並重,掌握平衡,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國家富足。鄭飛所追求的尚武之風就是出自這一點,大漢民族在宋代安逸的時間已經有些太久了,是時候為大漢民族重新注入一絲尚武的風氣!只是他的所為卻被已經過慣了大宋重抑武日子的李綱視為了重武抑,他真是有些冤枉。
不過,李綱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也給鄭飛了一個醒,那就是鄭飛若想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重現漢唐之圖的同時也避免走漢武帝的老路,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力進行支撐,否則不但會欲速而不達,也可能會正中了李綱的預言,不但救不成大漢民族,反而會幫了倒忙。
鄭飛暗暗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的首要目標是暫時偃旗息鼓,全力發展國力,為未來積蓄力量!
至於現在,鄭飛決定暫時放棄招降李綱,因為他也確實再沒有辦法繼續招降他,連他視作招降忠臣清官的不二法寶讓他們去自己治下的民間社會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在誰治下的姓活得更好更有尊嚴的辦法也已沒有了實施的必要,李綱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鄭飛思前想後,遂令李三更從自己的警衛團中分出一些人專門負責保護李綱,自己去哪裡,就讓他們也將李綱帶去哪裡,對李綱絕對善加款待自不必說,李綱的存在也要立刻升到天道軍絕對機密的程度,鄭飛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一來將李綱帶在身邊他才放心,二來,鄭飛已經說了,他會證明給李綱看,所證明的方式就是讓他看一看一個武並重,姓安居樂業,國家富足強盛,且又尚武彪悍,軍事實力強橫的國家能不能真的存在!
他會為此而努力,並要讓李綱看到自己成功的整個過程。
那個叫做鄭臨風的人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但不知怎地,李綱的心卻始終安靜不下來,他的腦海中一直都在不停的回放著那鄭臨風在臨走之前所看向自己的眼神,
那是怎樣一個眼神?
充滿著自信與堅定!就好像這天下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一樣!
李綱不禁深深一嘆,他是多麼希望同樣的目光可以在趙桓的眼中出現呀……。
同時,李綱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次與那鄭臨風的見面帶給他了極大的驚訝,他完全沒有想到傳說中的鄭臨風居然是這個樣子,世人都說那鄭臨風是個殺豬的出身,是個強盜土匪,但李綱卻覺得那鄭臨風比趙佶和趙桓都更像是一個君主,而且那鄭臨風真是一個怪人,睜眼說瞎話卻又說得理直氣壯,自己到底何德何能,竟能讓他如此大費周章的得到自己。
只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那鄭臨風說什麼要證明給自己看之類的話,他是什麼意思呢?
突然,李綱心中一動頓感不妙,他想到了一種可能,如果那鄭臨風真的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了,把他的力量真正發展起來再對大宋動手,那大宋豈不是更沒有機會了?
李綱長嘆一聲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