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可等了好多天都沒一點動靜。
就在魏軍萬分疑惑的時候,魏王使者突然跑來,大喊:“漢兵早就過了河,現在在攻打安邑,大王正在親自迎戰,將軍火速回兵去救啊!”
柏直這才意識到中計了。立即率兵往回跑。走到半路,已經傳出漢軍攻破平陽都城,俘虜魏王的訊息。魏豹被抓,柏直等人只得率眾投降。
這一戰魏地大定。韓信派使者向漢王報捷,並將魏豹的家眷老小,連同魏豹本人一起押往滎陽。劉季見到灰頭土臉的魏豹,照例破口大罵。魏豹磕頭認罪,無話可說。罵過之後,劉季免去他死罪,讓他留在軍中效力。
接著,使者對劉季說,這次除了報捷,還帶來韓將軍的一個請求。
劉季點頭。
使者這才說道:請漢王添兵三萬人,乘勝北征燕趙,東伐齊國,然後南行斷楚糧道,再到滎陽會齊。
劉季答應了韓信,派兵三萬人由張耳帶領會同韓信伐趙。
自此,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最終使勝利的天平開始傾向劉季。
井陘背水一戰
韓信、張耳率兵先向代地進發。
代地,本來是陳餘的封地。陳餘覺得時局不穩,就留在趙國輔助趙歇,而讓代相夏說留守。夏說知道漢軍來攻,就領軍迎戰。才打了一場就大敗,被曹參斬殺。韓信把勝利的訊息彙報給劉季,同時準備進攻趙國。
正在這時候,劉季忽然派人來收取韓信的精銳部隊往滎陽接應。沒辦法,韓信只好派曹參把軍隊中精銳力量抽走,這一抽就抽走了好幾萬。
看著剩下的老弱新兵,韓信仰天長嘆,領導都說話了,沒兵也得打。韓信就帶著這樣的軍隊往趙地進發。
井陘是山名。地勢非常險要,山勢四面高,中間地,造型有點像井。上山下山只有一條路,山頂上有關卡就叫井陘口。這座山是趙國的門戶,想進入趙地就必須先翻過井陘山。這慶幸和進攻魏國時有點相似,其實很好理解,戰國時期六國並立,局勢非常不穩。各國為求自保,都會依據本國地利條件,因地制宜設立關卡。比方說魏國的臨晉渡、趙國的井陘口,都是門戶關卡。
韓信的軍隊就在井陘山下安營紮寨。
趙歇、陳餘知道韓信來攻,召集了二十萬大軍駐紮在井陘口拒敵。
這仗怎麼打?趙國那邊展開了討論。
廣武君李左車提議說,韓信破魏、斬夏說,現在和張耳趁勝來攻打我們,雖然兵少但軍隊士氣高,不能輕視。
他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問題。指出井陘道路細長狹窄,漢軍的隊伍一定拉得很長,而且漢軍遠征,帶的糧草輜重一定很多。輜重部隊肯定遠遠落在後面。
他自動請命帶三萬人,抄小路去截漢軍糧草。漢軍糧草一旦被截,趙軍依據地形困守,不出十日,漢軍必敗!
這個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可惜陳餘卻不贊同。陳大賢人儒生出身,平時經常把“當用義兵,不喜詐謀奇計”掛在嘴邊上。看看說的這是什麼話,都要打仗了鬼和你講仁義,所以說讀死書害死人。
他一口拒絕李左車說:“韓信這次來,雖然號稱擁兵數萬,但實際上只有幾萬人。而且他遠道而來,兵卒疲敝。再看我們有二十萬精兵,兵精糧足,以逸待勞。怎麼比都是我們佔上風。這種情況下不正面迎擊,有損國威。傳出去別人再當我們好欺,個個都來進攻趙國,到時候怎麼辦?”
很快這番對話傳到韓信耳中,他先是大驚,然後大喜。
大驚——真用這招,我就完蛋!
大喜——還好沒用,該你完蛋!
原來韓信知道自己處在弱勢,部隊到井陘山下沒有冒進,他遠遠紮營後,立刻派人去打探敵軍情況,現在訊息確實,他立刻揮軍前進,在距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營,接著吩咐士兵們好好睡覺。
到了半夜的時候,韓信突然召集諸將。將領、士兵們都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叫起來都有些找不到北,再看看中軍大帳前韓信甲冑加身的樣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就這要打仗。
韓信審視完諸將,開始下命令。
他先讓都尉靳歙帶兩千輕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漢軍旗為紅色),抄小路繞到趙營後面。到那邊以後找地方隱蔽,同時注意觀察趙營的情況,一旦趙軍傾營而出,就火速佔據對方軍營,立刻拔去趙軍旗,插起漢軍旗。
接著他又命令付寬、張蒼,各自帶領一萬人,埋伏在趙營左右兩邊。
他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