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將威權自專,稍有掣肘,若不是外敵環侍,糧草又多出於秦川及嶺南之地,對邊鎮有所挾制,割據之禍早起。

慶陽之亂表面上看陳衡等才是罪魁禍首,其實禍根處卻在這些邊鎮的將軍們身上,慶陽變亂,十萬大軍被圍在城中,城中大軍又多是邊軍精銳,城外的西夏大軍不過兩三萬人馬,這些將軍們的心思真是不可問……平涼援軍兵多將廣,卻駐足不前,還鬧出許多的事端出來,表面上看是事出有因,往深處想一想,卻是這些將軍們以私仇而害公務,置國事於不顧,全然沒有半點忠義之心的。

這封軍報雖然簡略,只是提到慶陽已安,立功的是一支由京兆李家的丫頭率領的護糧軍,細節處未曾細述,不過相信這封軍報所提的兩件大事肯定不會有假,試想,一支護糧軍才多少兵馬?竟然解了慶陽之圍,還順帶平了兵亂,那慶陽鎮軍以及平涼援軍豈不是都成了笑話?所以,這位陛下心裡的滋味兒可就複雜的緊了,有高興,有憤怒,估計還有……還有失望吧?

汪道存難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肯定也是想到了其中的關節處,有這麼貌似愚蠢的一問,估計不過是拿不準皇上的態度,先給自己留下餘地罷了。

想到這裡,楊感斜眼掃了一眼滿臉震驚之色的汪道存,心中卻是暗道,這位平日裡說話舉動都透著耿介的汪大人原來還有如此的心機,真真是讓人有些想不到啊……

第五十四章 糧草

“李家的丫頭臣也曾見過的,性子很是剛強的,但若說能幹出這等的大事來……”說到這裡,兵部尚書錢逸偷瞄了面前的幾人一眼,又迅速低下自己的目光,他年紀已高,資歷到是夠了的,但他也知道,自己中人之資,才具威望皆不足以執掌一部,本已經打算至仕回鄉,頤養天年的了,但事情也是湊巧,種從端幾年前壞了事兒,朝議洶洶,好像是個人都要跳出來往那位倒黴的前兵部尚書身上踩上幾下的,最終種從端貶放嶺南,以種從端的年歲看,這輩子是別想再回中樞的了,接下來的事情他久歷宦海,還是能稍微猜出些玄機的,幾位皇子爭奪儲位,自然不會放過這等機會的,都想著往兵部安插些自己的人手,這本來不關他的事兒,但一旨詔書下來,兵部尚書的職銜卻落在了他的腦袋上。

這樣一來,他又怎能不明白皇上的心思,也做好了作一個木胎泥塑的打算,事實也如他所料,這幾年兵部職權大多歸了樞密院,由兩位樞相親自把持,他這個兵部尚書還真就差不多成了擺設的,大事小情兒都要兩位樞相用印才能決定,官兒做起來也沒滋味兒的緊。

此時正德皇帝李曄臉上也看不出什麼表情來,只是目光肅然的盯著他,他本來以為聽到慶陽傳來的這個訊息,龍顏大悅是必定的了,如今和他猜想的可大不相同,皇上沒有什麼高興的神色也就罷了,好像還有些怒氣,讓他不得不想的多些,但他的心思不比楊汪兩人機敏,想的更不可能向他們那樣深遠,也便猜不透皇上的心思,但他畢竟在兵部任職多年,只是就事論事分析起來也不怎怯場的。

輕輕搖了搖頭,說起話來也越發的謹慎了,“軍報是從平涼送抵京師,這樣的大事,應該不會有假,至於其間細節,太子殿下已經出發趕往慶陽,估計再過些時日,也便會有軍報陸續抵達的……”

楊感此時眼光閃了閃,看似漫不經意的接道:“慶陽兵亂全因軍中無糧所致,說是兵變,其實罪責皆在陳衡等人身上,只要糧草運抵,叛亂即刻可平的,李家的那個丫頭統領的又是護糧軍,平定兵亂到也非不可能之事……”

說到這裡,楊感頓了頓,眸中幽光更深,接著說道“臣昨晚翻看戶部案卷,發現年初大雪之前,嶺南發了一批糧草過去,估計是被大雪延誤在了路上,此刻大雪已融,若他們沒有迴轉的話,到抵慶陽也不過就是這幾天的事情,有了這批糧草,慶陽軍中將士未必是真個要謀反作亂,如此一來,慶陽也應是無憂的了。”

聽了他這話,正德皇帝李曄先是愣了愣,接著臉色便沉了下來,問了一句:“這批糧草有多少?”

“案卷上寫著不過萬餘石罷了,雖然不多,到也可解慶陽燃眉之急……”

李曄聽了,一陣潮紅卻已在他臉上閃過,錢逸在旁邊這冷汗已經下來了的,到是汪道存,好像早已知道了這個訊息,,臉上沒有半分意外的神情。

尤其是錢逸,身子不安的挪動了幾下,楊感這幾句話說出來看似隨意,但其中的意思卻是深不可測,他在兵部時間最久,一聽便已明白其中關節,嶺南的糧米向來都是經漢水,順流而下,再經運河直通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