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9部分

皇帝陛下已有定見,勸了,收效甚微不說,還會惹的陛下不快。

那麼,李圃的意思的也就很清楚了,並非是要趙石勸得陛下改主意,當然,那樣最好,但讓這位大將軍冒死力諫?怎麼瞧,這位大將軍也不是那樣的人不是……

所以,他想要趙石做的,便是在陛下身旁,時不時的規勸一下,不要弄的太過劍拔弩張才好。

而實際上,在李圃以及一些人看來,相比大秦正在急劇擴張的疆域,西山皇陵確實顯得太過於侷促了些,已經與大秦的威勢無法匹配了,皇家陵寢,早晚是要遷移的,只是絕對不能是現在罷了。

說到底,其實還是怕皇帝陛下年輕,性子太急,朝臣們反對之聲越多,越是可能讓陛下惱怒,他嘴上說是呂伯遠等人為國為民,但心底裡,可就未必那麼想了,多數是要給這些傢伙加上一個不識大體的評語。

惹惱了皇帝陛下,又惡了相輔大人,這些人的宦途實際上已經暗淡無光,沒有多少起復的希望了。

當然,這裡面若是另有因由,卻又當別論了,要不怎麼說朝堂風波險惡呢,只在這一件事上,其實就可見一斑了,對錯在這裡顯得分外模糊,也無關輕重,考量的其實是人們的眼光。

前前後後想了想,他的反應並不算快,卻也不算慢,畢竟有著資訊的支援,比旁人知道的多,也就能更快的想清楚前因後果。

這一次,他很準確的把握到了李圃話中的重點,這對於他來說,真的算是個不小的進步。

遂點了點頭道:“本來,這應該是禮部尚書方大人頭疼的事情,不過既然李相如此說……趙石自然當仁不讓。”

“只是李相也不用太過憂慮,陛下英明神武,哪裡會冒然行事,此時鬧的雖然厲害,但到底都是些傳言,只要聖旨沒到中書,便也不必太過理會,咱們做臣子的,若是說的多了,因此惹的陛下不快,反而不美。”

這後一句才是點睛之筆,李圃輕輕一拍桌案,順勢舉杯,“將軍此言甚為有理,來,老夫敬你一杯。”

飲畢,趙石剛剛緩口氣兒,李圃好像並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接下來的話題,比方才那個還要讓人難受。

“此事事關國本,將軍能夠如此,老夫實是欣慰,不過……還有一件事,老夫要與將軍商量一下。”

趙石腦袋有些隱隱脹痛,不是酒喝多了,明顯是用腦過度的徵兆,地位帶來的變化,讓他在一些事上,有著旁人無法企及的發言權,但在這些事情上說話,耗費的心力也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說實話,趙石並不擅長動那許多的心思,一直以來,也算是能夠揚長避短,但今時今日,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李圃頓住話頭,眼睛卻看向旁邊的李吉,用目光示意了一下。

李吉雖是不太情願,這裡說的每一句話,差不多都能影響到將來的朝局,即便是受些委屈,他也斷不願意過早的離開。

但李圃很顯然是要跟這位大將軍單獨談一談,說的事情肯定是不容旁任何人聽到的話題,即便是他這個堂弟,更是戶部尚書,卻也不能與聞。

什麼樣的機密大事,李吉心裡猜測著,簡直就是心癢難搔,但還是緩緩站起身來,施了一禮,“將軍稍坐,老夫已不勝酒力,卻是不能相陪了。”

趙石回禮,眼瞅著李吉拖著步子,緩步離開廳堂。

此時,李圃才正容道:“陛下登基已有四載,嘗言,儲位,國之本也,本猶未正,朝野上下,無所繫心者也,今陛下盛年,然臣下者,安能不慮乎長遠,只計今朝?”

“如今朝中,已有立儲之聲做,老夫以為然也,只不曉陛下心意若何,今邀將軍來府,所議之事,當以此為首,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聽罷,趙石當即就動了動身子,眉毛也揚了起來,很想照著往常的習慣說上一句,這事跟我沒什麼關係吧?

但他很快就明白,這事不但跟他有干係,而且關係還不小。

兩次擁立之功,看在旁人眼中,這眼光就不用提了,再者說了,以他如今的地位,在立儲之事上說話,根本就是理所當然,即便他自己不願意開口,也是不成。

當年景帝是日防夜防,不讓人開口,而今再想悶不做聲,也不可得。

實際上,文武重臣,私下談及立儲之事,是很犯忌諱的一件事情,但卻也有例外,就像如今,李圃可以不問樞密使汪道存的意思,也不會跟中書眾臣私下裡商議,多數上是一二親近,略略談及此事罷了。

而真要上書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