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3部分

��

自己還算幸運,最終有了歸宿,若女兒醉心於此,就不知最後會如何收場了。

“娘可告訴你,軍中之事,以後少管,讓你一個女兒到軍營中廝混幾年,是想讓你剛強些,不是想讓咱們府中再多出一個女將軍的,這一點你要是不明白,為娘……”

“娘,您別生氣,女兒曉得的,我這就去公主府尋父親說話,還不成嗎?”

(八月更新很不給力,阿草準備九月努力點,起碼全勤應該能做到吧?唉,現在阿草也很沒底氣,狀態這東西,時有時無,說不好,只能請大家多多諒解了。)(未完待續……)

第十四捲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指點

大長公主府前的桃林中,桃花已然凋零殆盡,美景不再,但鬱鬱蔥蔥,綠意盎然間,卻更顯生機勃勃。

桃林小徑上,行著兩個人,林中很是寂靜,但周遭隱隱綽綽間,都能看到人影晃動。

而漫步在林中的兩個人,卻是大秦朝堂上,最具權勢的兩位重臣。

晉國公趙石,同門下平章事周仿。

這兩位私下相會,只能意味著,有大事發生,不會再有其他的解釋。

兩人看似悠閒,其實話題之沉重,非是外人能夠省得。

因為近日東邊傳來訊息,河北王李任權再次改換門庭,叛宋投蒙,超越呂布呂奉先,真真正正做起了四姓家奴。

不過,說起來,李任權也是被逼無奈。

蒙古人自據遼東以來,年年南下入寇河北,起初,李任權還可收攏各路人馬,堅壁清野,與蒙古人對峙一二。

但天下事就是這般,李任權與蒙古人連年交戰,損傷不小,自然要向朝廷要糧要餉。

李任權其人也就不用說了,有著割據一方的諸侯的共同特點,那就是貪婪無度,唯利是圖……

而自開封這裡,經過一番動盪之後,朝政更顯保守,不願再起戰端,尤其是對於北方地界,顯得更加的漠不關心。

被李任權催迫的急了,有人便給剛剛登基的皇帝出了個餿主意。

李任權勢大難制,又兼反覆無常,也一直不願讓家眷到開封為質。狼子野心。可謂路人皆知。

如今犬吠連連。完全不顧朝廷艱難,不如借蒙古人之手除之……

而玩起這一套來,他們確實很熟練。

於是乎,大秦成武十一年的時候,宋人一面安撫李任權,一面暗中派使臣北上,與蒙古人密談盟約。

不過宋人吃了女真人,契丹人那麼多次的虧。也沒學聰明,或者可以說,朝廷中的大臣們都太過聰明瞭些,往往會把事情辦的很古怪。

這次派使臣北上,其實就是一例。

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也都知道那些茹毛飲血之異族難有誠信可言,卻還是派出了使臣,行那與虎謀皮之舉。

歸根到底,其實還是大家的骨頭軟了,再想硬起來。真可謂是千難萬難,談戰色變。已經成了他們難以改變的習慣。

蒙古人答應的很乾脆,這樣的好事兒,不答應才叫怪了。

大秦成武十二年秋末,蒙古人再次南下。

這一次,蒙古人卻想錯了。

因李任權偶染風寒,不能隨軍征戰之故,遂派義子張柔領兵十萬,與蒙古大軍交戰。

張柔,當年河北義軍的一個小頭目,如今歷經戰事,已經成長為一員不可多得的上將,聲名著於河北,深得李任權信重。

但義子畢竟只是義子,這些年來,張柔獨自得領大軍的機會並不多。

這一次,機緣巧合,終於成為了十萬大軍的主帥。

這無疑也是個野心勃勃的大將,而且有著卓越的指揮才能,他拒絕了眾將提出的,收攏百姓,謹守險要,待敵糧盡退兵的提議。

因為他是地道的河北人,蒙古人連年南下,河北一地狼藉,張柔早已對這種不思進取的戰略厭惡至極。

他集結大軍於野狐嶺,也沒在險要處設下兵馬,在野狐嶺開闊之處,佈下軍陣,又派人向蒙古人邀戰,極盡挑釁之能事。

因為他知道,這次帶領蒙古大軍南下的,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其人向以暴躁狂妄著稱。

也不出張柔意料之外,朮赤大怒之下,不顧眾人勸阻,帶兵出現在大軍之前。

其實,很多史實早已證明,沒有重騎兵的輕騎大軍,和步軍正面交戰,是非常吃虧的。

這一次,不過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