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亂匪可比。
不過深夜驚起,又言秦人援軍就在大軍身後,連方萬川這等人都驚厥倒下,其他人還用說嗎?沒有炸營就不錯了,想讓所有人都鎮定下來是不可能的。
先是蠻族大軍開始向東移動,作出了離開戰場的準備和姿態,蠻族囂橫,應拜火神教所請來到成都府,立即將中心位置佔據,儼然如主人一般。
這時移動大營,定然和左近的亂匪產生衝突,蠻族人也沒太看的起亂糟糟的亂匪,直直闖過數道營盤,所過之處,拳打腳踢,甚至是刀槍相向,留下一片狼藉。
蜀軍那裡此時也騷動著,就像領兵之人的心情一般,猶豫再三,也不清楚此時是該走還是該留,秦軍來的太過突然,實是讓人措手不及,也是圍城時日太多,讓大軍上下沒了戒備之心,不然尋常征戰,哪裡會讓人靠近後路如此之近都未察覺?
蜀軍訓練有素,若是隻他一軍在此,雖然情勢險惡,但也必然不會輕易撤軍,不然軍心震動,敵軍趁勢而攻,那可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但此時情形卻又不同,身處外圍,數十萬亂匪聚在西邊,有如此大的獵物在,近十萬蜀軍卻又算得了什麼?必然不是秦軍主攻方向,再說了,前幾日廣安軍節度使蔡安國便已有了退兵的打算,這回好像正是個好機會。
當然,蜀軍也未急著拔營而走,雖說遠遠看去,篝火越來越多,,漸漸連成一片,從火光看去,秦軍兵馬定然不在少數,但深夜燃起篝火,而沒有趁夜掩殺過來,此舉多少有些欲蓋彌彰,只要經過幾次戰場的領兵大將就會疑惑,這是不是對方的詭計,所以,最先派出探馬的便是蜀軍這邊了,不過是走是留,先探清楚再做道理,而其餘兵卒,則留在營內,做好了激戰的準備……
此時,亂匪大營西側只有一里處,秦軍五萬餘大軍靜靜列隊於此,烏壓壓的身影被黑暗遮蓋,隱隱間就好似密密麻麻的林木,陰森森的矗立在那裡。
趙石躺在那特意為他製作的竹椅上面,仰頭望著天空,今晚月光明亮,若非如此,大軍還可向前一些,到了此處,已可隱隱約約看見亂匪大營中的雜亂的帳篷營房,所以到了這裡,已是不能再往前去了。
此時大軍所處位置卻是亂軍大營的最西邊,據查,此處駐紮的一部亂匪是一個姓賀的傢伙在領兵,麾下大約兩三萬人馬,不過觀其所處位置,也知道此人在亂軍中並不受重用,之所以最終選擇此處為突破,只是因為趙石最終覺得若分兵攻入亂匪大營,也許戰果要多些,但兇險太大,和當初大敗金州亂匪一般,趙石不欲與亂軍纏鬥,一來傷亡太大,二來兩軍人數懸殊,即便是深夜突襲,也不能硬來。
所以最終秦軍又西移十餘里,打算一鼓作氣破營而入,到了那個時候,其實最終看的還是亂軍的反應,趙石已經給諸將下了嚴令,若亂軍能從容應對,不得戀戰,立即退兵而回,而且已經細緻的選擇了退兵路線,直接就回綿州,以圖在亂軍背後牽制,使其不敢全力攻城。
而那一堆堆的篝火,自然是事先擺放,澆上桐油,只幾百軍士,便能一一點燃,看著挺多,其實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幾千堆篝火,在深夜中被一一點燃,心理上的震懾讓人自然而然的以為秦軍大隊人馬已經到了,而且人數不少的樣子。
聲東擊西之策用在深夜之中,對方又漫無防備,效果雖難預料,但總歸不會毫無用處就是了,雖然驚醒了亂軍,失了晚間突襲的契機,但在混亂軍心上的作用卻應該很好,這時再率兵破營,當為良機。
篝火已經點燃,就像是點點星光分佈在成都平原的曠野之上,趙石並不為所動,五萬大軍好像已經與黑暗凝為了一體,但一陣陣讓人覺得寒冷無比的肅殺之氣卻悄悄的融於黑暗之中,越來越濃,直致讓這平原上溫潤的微風都帶上刺骨的冰寒,大戰前的這一刻,正也是軍心士氣最旺盛的一刻。
隆隆的戰鼓聲越過原野,傳入趙石耳際,亂軍大營中紛亂的聲音消失了一剎那,接著便又爆發出來裡之外,都能清晰的聽到那巨大而又雜亂的聲響。
趙石有些虛弱,但卻冰冷的好似冰水般的聲音清晰的響起,“是時候了,傳令下去,殺。”
軍令迅速的被傳入領兵大將們的耳中,先是前列的隊伍中響起杜山虎和張嗣忠粗獷的狂吼聲,一萬秦軍士卒隨後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如同破閘後的洪水般,佇列開始向前湧動。
接著便是張鋒聚,種遂所率禁軍,隨後跟上的是整個中軍,月光之下,平靜的夜晚徹底被攪了個粉碎,五萬大軍在月色下,由靜止,到慢慢的移動,再到快速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