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推的守城漢軍不斷後退,後退,再後退。
城頭兩座望樓上一直飄揚的金國旗幟很快便被拔下,扔下城頭,ji起秦軍軍陣中一陣歡呼,大軍隨即前移,黑壓壓的秦軍士卒蜂擁而上,很快便將城牆覆蓋
大秦咸寧七年,三月六日,大將軍趙石率部抵汾州,八日,攻城,當晚幕間,大秦悍將張嗣忠,孟青率部登城,守軍不敵,隨之,秦軍全軍上前,猛攻不止,守軍大潰,汾州南城城牆易主,守軍退守內城。
不多時,東城也為秦軍所破,西城,金國守將黎大可,開城出降,西城mén破。
秦軍蜂擁而入,挑燈夜戰,深夜,破汾州內城,金國漢軍守將王秀被擒,獲其以下金國漢軍將領十數人。
太原兵馬提調,領西京行臺尚書,昌寧侯完顏和尚率心腹,走汾州北mén,逃往太原。
三月九日,秦軍陷汾州
慘烈而又短暫的汾州之戰結束了,自趙石所部北渡黃河,不過半載,整個河中,已為秦人所據。
汾州一陷,太原mén戶大開,已在秦軍兵鋒之下,趙石之名,聲震北地,令人聞風喪膽。
是役,全殲太原虎衛軍jing騎四千餘眾,殺傷金人漢軍六千餘,俘獲汾州鎮守使王秀以下,一萬餘人。
趙石所部,損傷也是不小,猛虎武勝軍,騎軍亡八百餘,傷者不過四十七人,可見騎戰之慘烈。
攻城之猛虎武勝軍步軍,亡一千二百餘人,傷兩千六百餘人。
其餘各部,傷亡也在兩千餘人上下。
這一戰,為秦軍北渡以來,最慘烈的一戰,傷亡頗重,卻遠遠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之後趙石據汾州,下令全城大索,緝拿散於城中的金人漢軍殘部,又得三千餘。
隨之,趙石便舉起了屠刀自王秀以下被俘之金人漢軍各部將領,四十餘人被斬於汾州南城城下,為這一戰,又添了許多血sè。
之後又陸續斬殺數百降卒,其餘被俘金人漢軍降卒,除了臨陣反戈的黎大可所部之外,皆貶為罪囚,或為文軍運送糧草或開墾荒地,或於山林間砍伐樹木,供大軍所用,等等等等,一萬多漢軍降一年之後,所剩已然寥寥無幾。
時,北地之人,一旦提起大將軍趙石之名,都會帶著幾許血腥的味道,而在金國轄下西秦名將,趙石,則是魔頭一般的存在了聞之,可使軍兵談之sè變可止小兒夜啼,甚至許多年後,北地百姓會用大將軍趙的畫像來鎮宅辟邪,可見,其殺人如麻的名聲,到底有多麼深入人心了。
不過民間之傳言,卻無損於趙石善戰之名,一日而破河中重鎮汾州,殲nv真jing騎於汾州城下,大敗金國名將完顏和尚,訊息一旦傳開,金國朝堂震動自不必提,便是大同,太原兩處金國大軍雲集之所在,也是如*在喉,寢食難安了。
報捷,這是每一次勝利之後必定要做的事情。
但這一次,趙石延遲了兩天,汾州大捷,聽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開啟通往太原的道路,對於現在的秦軍來說,並非一件好事,戰術總為戰略服務,戰術上的勝利,並不代表著戰略上就能佔據主動。
這個道理趙石明白的很,而現在的情形就是這般,汾州一下,秦軍便要直面太原,太原可不是汾州,常年受到來自北方,或者西夏的威脅,太原作為大同之依託,不但是金國河東糧草之重地,更是屯兵之所在。
那裡有十餘萬金兵重兵把守,加上大同人馬,共近三十萬,整個北地,除了大金京師以及南京之外,再無什麼地方會有此重兵。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進軍太原已不可能,所以,在戰略上,已是全然出於被動了,若大秦與金國傾力一戰,勝負許在兩可之間,但現在只憑他一路偏師,除了退兵或死守之外,估計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大秦朝堂之上,知兵之人眾多,糊nong不了,所以這個捷報該怎麼寫,怎麼解釋,之後又做怎樣的計較,都要有個考量。
南十八,孫文通不在跟前,便更要想的仔細些,不然書信往來,費事不說,還耽誤工夫。
而汾州既然已經在手,在沒探到金兵大舉而來之前,這處戰略要地,是斷不能放手的,其實,趙石之前已經預料到這種情形,現在不過是再反覆考量罷了,朝廷旨意一直未到,大將軍張培賢的軍令也斷了很長時日了,看似平靜,卻隱含玄機,此次大勝的背後,總有些yin影在的。
思量了幾日,終是不能再拖了,趙石召來幾個心腹將領,參詳一番,這才動筆,向朝廷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