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有實用的生活資訊。 旅遊目的地:普吉、巴厘、西歐等地的自助遊。理由:不趕行程,吃住都乾淨、舒適。 按照時下年薪10萬元人民幣的流行標準,這對夫婦正步入中產階層,但實際上他們並不在乎自己是否已經躋身其中。在他們看來,能夠自在生活並充分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錢花在想花的地方,不浪費50元人民幣,也不吝惜5000元人民幣,“物有所值”是他們消費的原則。 “也許再犧牲一些個人時間,我可以掙得更多,但沒必要把自己弄得那麼辛苦。”物質生活無虞的他們幾乎沒有壓力,如果一定要問他們有什麼好擔心的,那就是將來某天失業後,是否還能儘快找到同樣薪資水平的職位以及他們生活的自由度能否如此這般一直保持下去。 個案二:公司總監 楊易(化名) 自我評價 我的收入水平在當年的同學中大約可以擠進前5名。我相信再過3年,我的收入會比現在有相當的提升,生活也會躍上一個新層面。 個人賬本 年收入:18萬元人民幣。 住房:上海西郊的兩層聯體別墅,有地下車庫,居住面積160平方米,每月還住房貸款2800元人民幣。 住家保姆:每月700元人民幣。 服飾:每月平均300元人民幣(我對穿著沒興趣)。 食物和生活消費品:1000元人民幣(保姆天天去菜場買菜,吃飯很便宜)。 旅遊花費:每年3萬元人民幣左右。 吉普車:每月1000元人民幣(主要是油費和養護費,基本不用交停車費)。 儲蓄:每月總收入的40%。 生活狀態 上班時間:朝九晚六。 業餘生活:踢足球,駕車自助遊,看書。 經常性閱讀的刊物:歷史類、科普類及財經類圖書。 購書場所:網上書店、一些特色小書店。 旅遊目的地:人文背景深厚的地區,週末則駕車赴4小時車程以內的周邊地區。 旅遊方式:自駕車出門,露營和住店都可以。 楊易作為一個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5年、目前在一家有著千名員工並且經營狀況良好的大公司裡擔任中高層管理職務的人來說,當然屬於我們社會中的中產階層。楊易的薪資並不算低,可他認為目前尚未達到自己“年輕時”的目標,他仍然沒有足夠的錢可以維持那種想象中的“自由生活”。28歲的楊易滿懷信心,他說他已經可以預見自己5年之內將要進入的那種成功境界:那時,錢已經不是問題,他的生活將不再為掙錢所羈絆,他將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比如,開著他的切諾基進山去考古。 社會階層的變化趨勢 ■組織資源仍具有決定意義,而經濟資源和文化技術資源已變得越來越重要,擁有這三種資源越多,其階層地位越高。 ■有貧有富是任何社會的必然現象。合理的差距,可以促進人的上進心和競爭力,影響社會的經濟發展。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促使我國社會階層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原來“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社會結構,變成了十大階層;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及利益認同的差異日益明晰化。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原來的階層正在發生分化,新的階層正在形成和壯大,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社會中間層和企業家階層。    
新老階層的分化與形成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中階層的變化是我國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的最核心內容。這一變化包括: 1.農業勞動者不斷向其他社會階層流動,農業勞動者階層正在逐步縮小; 2.商業、服務業員工的數量有所上升,產業工人的數量隨著工業化程序有明顯的上升; 3.社會中間階層的擴張迅速,使得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由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漸向橄欖型轉變; 4.掌握和運作經濟資源的階層正在興起和壯大。 總的來看,目前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原來的階層正在發生分化,新的階層正在形成和壯大,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社會中間層和企業家階層。與發達國家相比,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基本構成部分在中國已經具備,凡是現代化國家所具備的社會階層,都已經在中國出現。今後,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在構成成分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可能變化的主要是各個階層的規模。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經理階層和私營企業主階層的人數會大大增加。 我國現代社會的階層結構還僅僅是一個雛形,與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理想狀態和執行機制相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這主要表現在,現代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