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匯儲備達到萬億美元。中國生產鋼材、修築高速公路和摩天大廈,比印度更多更快。在吸引外資方面是沒有爭議的領先者,至少是印度的5倍。其出口和進口占GDP的50%。而且中國不僅僅是以出口為主……
現在由於進口關稅平均減半,降到了6%,中國的消費者正在購買他們想買的任何西方產品。
但是如果您更深地挖掘一下資料,中國其實面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
其中之一,中國對於外國投資的依賴主要是由於國內的銀行和資本市場不成功。
同時,中國人繼續像松鼠一樣儲蓄,並且要麼儲存於國有商業銀行,要麼投資於暴漲的房地產。這都可能導致中國房地產的泡沫,並且隨時都可能破滅。
中國的增長機器可能也是個假象。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一直在調動資本、勞力和原材料,來製造增長的表象,然而,對於投資者的實際生產回報卻很少。是的,中國的快速增長是明顯的,但是代價如何呢?大規模強制性地徵用土地、可耕土地減少、環境惡化。由於工業化過程,美國這些都曾經歷過,並仍在為此付出代價。
對比之下,印度的情況——
宏觀經濟方面中國勝出,可是微觀經濟方面印度更有優勢,特別是在競爭力、生產力和資本的有效利用方面。
例如,印度有許多優勢,最明顯的是,印度是西方認為的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度,具有一定數量的受過良好教育的講英語的國民。
印度是服務產業的理想去處。證據是,越來越多的西方公司在印度實行外包,利用其新近受過訓練的工人。印度沒有計劃生育政策,而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會加速勞動力老化。印度有億人年齡在20歲以下,中國僅有4億。美國大學每年招收8萬名印度學生,卻只招收萬名中國學生。
中國主要依靠外國夥伴,而印度正在湧現國內的創新型私有企業潮,尤其在高技術產業。中國並沒有鼓勵純粹的本土私有企業。
印度也有其政治問題,但是正如《遠東經濟評論》的編輯雨果?雷斯托爾(Hugo Restall)所說:“印度公開解決分歧,而不是藏匿和壓抑。”
最後,印度的股市比中國表現更好,這勝過千言萬語,已經有足夠說服力。上海證券市場的指數從2001年起,已經跌了50%,而印度的股市卻上升了50%。
為什麼印度上升如此之快而中國股票卻在下滑和掙扎呢?根據《商業週刊》訊息,一個普通的印度公司的資本回報率為,而中國的僅為。顯然,印度公司的資本回報更高。
中國企業領導需要重新設計公司決策方法,以取得更大的資本效益、創造面向更高技術含量的投資和生產能力。此時,印度資金的明顯優勢為中國企業領導提供了什麼樣的新型創新性對外投資戰略?
更大的舞臺創造更多的財富(29)
5 瓶子和撬瓶器——聘用外籍專家獲取最好結局
在建立和維持長期合作關係時,為了避免出現詐性行為,中國公司如果聘用一名好的外國專家,可能獲得最好的結局。有效地聘用和利用外籍專家,通常涉及到對內對外的運作和投資。相應地,有了外籍專家,涉及到企業領導之間的溝通和領導政策的延續的計劃,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一個外籍專家可能管理所有其他相關人員,以及所有涉外事務的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和銀行投資與金融方面的專業技能。
管理方面出現新人和新方法,往往具有威脅性,也帶來一定的混亂。因此,在中國公司(或任何公司)內部,由於對外投資活動的計劃和管理相當複雜(法律、會計、融資和監管等方面),為了利於資訊的傳播和決策的制定,領導藝術往往體現線性思維(或者說單一方面思維)。
然而,應該注意,隨著公司規模增長,結構變得更加複雜,也要增加外籍專家的指導。跨國公司可以考慮在部門、分公司和子公司不同層面僱用外籍專家,每一處都分別要有外籍專家參與的組織機構表。
中國吸引外籍專家但是很難成功
中國一直都比較輕鬆地吸引外籍管理者,但是中國也可能是外籍專家最難以成功的地方。
一項由科恩/凱利國際管理人才招聘公司(Korn/Kerry International)對140位國際招聘者的調查發現,受外籍工作者歡迎的其他地方除了南亞(尤其是新加坡)就是西歐(尤其是英國)和北美。
該調查表明,沒能成功地完成任務的原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