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條件合適,極高的溫度和極高的壓力,是會發生核聚變的,我們的太陽就是這麼運作的。
在組成成分上,木星和太陽驚人的相似,都是由氫和氦組成。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木星的核心處在發生著核聚變,在那裡,溫度很高,壓力很大。
核聚變,不是那麼容易發生的,太陽上發生核聚變,是因為有五分之一左右太陽大小的中央核心有1500萬攝氏度的溫度,壓力也龐大得出奇,然後就發生了核聚變。
那麼木星上具備這麼條件嗎?
如前面所說,木星質量很大,比其他七大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大2。5倍,而且轉速快,僅僅十個小時就能自轉一週,是地球的兩倍多。從這兩點我們就可以推測出,木星核心的核心核心很可能是個“準中子星”之類的東東。中子星再進一步坍縮,就是黑洞了。
中子星有個很大的特點,密度很大,彈丸大的一塊中子星物質,能重到兩頭毛驢都拉不動。除了密度大特點外,中子星還有三大特點。第一,個頭小,尺寸多在幾十公里的樣子。第二,溫度高,高到比太陽還要高n倍,上億度都是小兒科,幾十億度都是家常便飯。第三,壓力大,比太陽中心的壓力能大成千上萬倍。
第七章 木星鑽石雨
重申一下,這裡並沒有說木星的核心處就是個中子星,而是說木星的核心很可能是個準中子星之類的東東,具有很大的密度,很高的溫度,很大的壓力,其溫度和壓力能夠讓核聚變發生。之所以木星的核聚變沒能演變成太陽那般強烈,是因為其質量不是足夠大,僅有太陽的千分之一,體積也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我們有理由認為,如果木星的質量達到了太陽那般,順理成章會變成劇烈燃燒的太陽。
這絕不是筆者在吹牛皮,磚家叫獸也這麼認為呢,並且已經收集了一些證據。比如說,磚家叫獸觀測到,木星的亮度逐年增加,年增加量達到百分之二,也就是說五十年後的木星是現在的兩倍。如果這個木星的這個亮度遞增規律能持續下去,或者只增不減,那麼總有一天木星會像太陽那般明亮。
除了亮度增加,木星的質量也在增加,它龐大的個頭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把宇宙塵埃都吸到身體上,質量變大,個頭變大。當然,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質量和體積增大方面,木星的進展速度有些小慢,想增大到太陽這般大這般重,如果沒有“意外”發生的話,保守估計也得三十億年才行。
我們甚至還可以這麼認為,在幾十億年前,木星是個和太陽一般能燃燒的恆星,可是燒著燒著,坍縮了,變成了一個白矮星。變成白矮星後的木星並沒有繼續坍縮成中子星,而是大量蠶食宇宙塵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現在,木星要復活,走在從白矮星轉變成恆星的道路上。當吸收足量的宇宙塵埃,幾十億年後,木星就會來一次華麗麗的轉變,變成太陽。
以上種種只為說明一個問題,木星本體液態氫表層不平靜,而是巨浪滔天,昏天暗地,好一副世界末日的場景。當李二蛋把庫庫爾坎號降落到對流層之下三萬公里時,就已經親切感受到木星液態氫表面的威力了,電閃雷鳴,風捲殘雲,狂風驟雨還夾雜著類似冰雹之類的大疙瘩。這下的雨可不是氫二氧一,水,而是液態氫。大疙瘩不是金屬氫,而是,而是,好吧,留個懸念,待會再說。
“我去,來的地方不對,這裡面在下雨,下冰雹。”二蛋皺著眉頭說道。
艾麗絲詭秘一笑,“你有沒有發現這冰雹和地球上的冰雹有什麼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什麼不同之處?”二蛋疑惑道。
“你的眼睛是長屁股上了嗎?難道不知道睜眼看一下。”
李二蛋有在睜眼看,在他看來,夾雜在“氫雨”中的大疙瘩就是冰疙瘩嘛,尺寸小的如糖豆,大的如拳頭,透明度極好呢,在飛碟鐳射柱映襯下,還閃亮著璀璨的光華。
飛碟被夾雜在氫雨中的疙瘩砸得劈了啪啦直響,要不是飛碟的外殼足夠堅固,被砸壞了都有可能。還有一點要說的是,這裡的壓力極高極高,比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的的壓力大了n倍,人要不帶防護措施出現在這裡,會被巨大的壓力壓成薄片狀,薄如蟬翼。庫庫爾坎號飛碟的外殼固然堅固,也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好在它有反引力系統護體,能把巨大的壓力給抵消掉。也就是因為有反引力系統護體,飛碟才能在離木星液態層很近的地方自由自在的翱翔,而不是被吸引力吸到液態層中。
可見,“木星上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地球的文明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