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子當中的人們,也非常擔心會遭到楊家的牽連。
而楊家本姓的族人們,沒孩子想要孩子的,不敢生了。
有孩子又剛好快要滿月的,現在是成天待在家中閉窗鎖門,死死盯著孩子,就怕一個不注意,孩子就沒了。
有孩子,但卻已經過去滿月的,一邊心中高興也略帶些憂愁,因為誰又能夠保證,死完快滿月的之後,還會不會死那些已經過去滿月的孩子們呢!
總之整個鎮子當中,只要是楊姓的,每一家每一戶都人心惶惶。
這下那些本族人徹底忍不了了,集結起一大群族人們,去二郎家中,直接逼迫他們拆掉那廟宇。
幾乎犯了眾怒的二郎家,沒辦法之下,也只能答應拆掉廟宇。
然而,廟是拆掉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起碼楊氏家族在那段時間,並沒有在死掉快滿月的孩子。
楊氏一族是沒在死孩子了,可鎮子當中卻有著快滿月孩子的家庭,一一出事。
不過情況要比當初的楊氏一族好了很多,最起碼出事家庭的那些孩子們,並沒有直接夭折,而是生起了重病,雖然很難治好,但也有著那麼一線生機不是麼。
面對無緣無故的夭折,人們沒有絲毫辦法,但對待病痛,卻還有著大夫可以依靠。
其實,楊氏一族在出事之後,不是說就沒請來過和尚道士這一類的,甚至連鎮長都找來了不少。
可惜真正有本事的不多,就這不多的幾個,道行還不高,只能勉強看出來那廟宇有著幾分的不對勁,但若說哪裡不對勁,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請了一大堆和尚道士,神婆先生等等之類的,最後沒一個有用。
那麼當初那位遊方道士呢,為何鎮子不請對方指點?
當初,不也是對方看出來了廟宇的不對勁麼。
可惜的是,當初別說旁人了,就連鎮長几乎都不是完全相信那道士的說辭,畢竟當時楊氏家族可還沒有出事呢。
而且廟宇已經建成有段時間了,鎮子也是風平浪靜,那道士空口白牙得說人家廟宇不對勁,這你讓人家鎮長如何相信,又如何跟楊二郎一家去解釋?
難道說不相信給鎮子做出巨大貢獻的二郎一家人,相反的去相信一個來歷底細不明的遊方道士的話!
所以當時,鎮長也只是請了一些地主鄉紳們一起拜訪二郎家,閉上門跟對方商議,結果嘛就被人家的家丁用棍子給趕出來了。
後來,楊氏一族開始死人了,鎮長意識到那遊方道士所說可能是真的,但再想找又如何能夠找得到那道士呢,人家一早就離開不知雲遊去了哪裡。
不得已之下,這才會請周圍的那些道觀寺廟的道士和尚,結果在這些人不起作用後,又急病亂投醫的請來了神婆以及些看事的陰陽先生這類。
既然附近的那些有著奇異本事的人,起不到絲毫作用,那就只能跑遠點請名氣更大一些的了。
然而,去回也是需要時間的啊,那些孩子出事的家庭如何能耽誤得起呢。
最後還是一位有些本事,但道行並不高的先生給出了個主意。
什麼主意呢?
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既然禍端是楊家二郎廟宇引起來的,那麼…
鎮長以及鄉紳地主們,自然也明白那陰陽先生具體是什麼意思。
但此事吧,不是說你把人家拆掉的廟宇還原,事態就能恢復到只死楊氏家族孩子的時候。
若是因為還原了那廟宇,而又出了什麼新的狀況,鎮子當中的人們還活不活了!
一開始的時候,鎮長等人們並沒有同意陰陽先生的這個主意。
後來還是一個大地主家裡,有個孩子也出了事情,這才讓其餘的地主鄉紳們也同意了復原廟宇一事。
因為有還沒過滿月孩子的,也不只那一個大地主家啊,所以其他有孩子的,也都憂心忡忡。
並且在有著領頭的站出來後,自然而然的也跟著支援起來。
其實那先生本身,也不敢確定恢復廟宇後,事態是否也能回到之前的樣子,本來都已經做好收拾行李準備跑路的打算了。
結果,沒成想他的主意還真就起到了效果。
鎮子當中其餘家庭的孩子們,就在廟宇恢復之日,全部都痊癒了,當然在那之前就已經病死的,只能說命該如此。
而楊氏一族,則是陸續開始之前的那種狀況,甚至還變得更加嚴重起來,因為這回死得可不止有快滿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