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戰爭終究還是要爆發,即使法國也很難阻止其發生。如果土耳其軍隊單獨擊敗三國聯軍倒是還好收場,就怕聯軍徹底擊敗土軍,屆時,若法國公開出兵干預,那麼奧國政府一定會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約瑟夫皇帝估計是頂不住這種來自公眾和輿論的強大壓力,被迫對法國提出某種難以接受的要求的,最終的結果還是會回到老路上。”
“你說的很有道理,民族主義盛行的今天,小國也擁有了歷史上它們從來未有過的自由行動的權力。”威廉嘆了一口氣道。歷史上的巴爾幹戰爭,歐洲各大國不是不想阻止其爆發,以外交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實在是難以辦到。
“首相怎麼看?”威廉轉頭看看身邊的戈爾茨,問道。
戈爾茨生性少言寡語,對於外交事務也不是太在行,但是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卻有著天生的敏銳和十分難得的大局觀。
“我在考慮我們在下一場戰爭中獲勝的機率和要付出的代價了。”戈爾茨目光炯炯的說道,當他聞到一絲戰爭的氣息,反而顯得格外興奮。
“現在還不是萬不得已的時候,只要法國能夠以巧妙的辦法安定土耳其,事情還是有轉機的。”威廉不以為是的說道。
“我覺得很難,以土耳其人的狂暴性格,他們是不會接受這種外交上的失敗的,寧可付諸毫無勝算的戰爭。我在土耳其生活了十幾年,他們的處事方式和社會形態我是再清楚不過了。”戈爾茨十分自信的說道。
“您這麼說,難道戰爭真的迫在眉睫了嗎?”威廉再次自言自語說了一句。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很久沒有修剪,長得密密叢叢的草地,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和平崛起難道在任何時候都是奢望嗎?”他不僅捫心自問道。(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章 局勢(上)
這天晚上,威廉做了一個噩夢,夢到德國在將要爆發的大戰中敗北,國內發生革命,自己也被從皇帝寶座上趕了下來,亡命他鄉。
醒來後,威廉越來越覺得,當前的情勢和歷史上一戰前的形勢何其相似?
從本心來說,各國都不願發動大戰,因為缺乏必勝的把握,但是形勢的發展卻逼迫當權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冒險發動戰爭。
當前情勢下,法國人無論菲利普國王還是外交大臣塔列朗或者陸軍的將軍們,他們誰都不想和德國開戰,所以他們是希望死死的控制住巴爾幹的形勢,使戰爭不要爆發。
不過,開戰的主動權在保加利亞和希臘一方,最近十年來,兩國和法國本就一般的關係變得更加平淡,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保希兩國都更為親近德國,其次是英國和奧國,這除了德國強勢的經濟影響力的因素外,也和兩國王室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無論德國還是英國都不願冒著損害和保希兩國關係的風險,對可能的戰爭進行強力的阻止。
如果英德兩國齊心協力,那麼無論保加利亞還是希臘都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但是無論喬治五世還是威廉自己都想在保希兩國面前充好人,自然不願採取極端的手段迫使對方屈服。
可是,保希兩國在本**隊和民意的要求下早已經是磨刀霍霍,面對土耳其在歐洲的這片領地,就差最後動刀了。
在法國的要求下,英德奧俄四國同時對保希兩國發出了希望兩國維護地區和平的倡議,但是暗地裡,英俄兩國卻爭相輸誠。表示這並非自己國家的本意,這麼以來,保加利亞和希臘兩國自然心裡有了底。加上奧國自始至終都是保加利亞的絕對支持者。因此,到此為止如果德國不站出來反對。那麼發動戰爭已經是毫無懸念了。
不過,最後關頭,無論保加利亞還是希臘都毫無例外的要徵求德國的建議,作為歐洲大陸的強權,德國的態度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為此,斐迪南國王在訪問了維也納後,旋即又訪問了柏林,他需要威廉的親口承諾才能徹底放心。
斐迪南前腳到柏林。法國外長塔列朗後腳就到了。
法國內部經過長時間的爭辯,誰也未能說服誰,即使是軍隊內部幾乎也是主和和主戰的將領各佔一半。不過,阿爾薩斯和洛林成為壓倒主和派的最後一根稻草。萊茵河作為法德兩國的自然國界,這一觀點自路易十四以來就不曾改變過,作為軍人,如果這點榮譽感都沒有,還真是不稱職的。
由於英俄兩國已經秘密保證,一旦德國和奧國對法開戰,則兩國同時對德奧開戰。所以法國陸軍
同時,為了促使法國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