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制衡。”
“現在無論俄國還是法國,其內部的問題比我們要多得多,所以只要我們不主動挑釁那麼大陸就絕不會有戰爭的危險。現在擺在英國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對我國採取合作的態度,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以平穩的方式將不列顛現有的強權地位轉交到我國的手中;另外一條就是戰爭,為爭奪世界強權的戰爭。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的姿態越是強硬,則英國就會愈加有所顧忌,反之英國則會以為我們害怕戰爭,而不斷的以各種外交詭計削弱我們的實力。”
威廉清楚的知道,歷史上的同一時期,英國正是在摩洛哥事件中向德國發出了戰爭威脅,迫使後者退讓。
“你一定要注意,英國的決策者不是傻子。就算我對愛德華說了一大堆花言巧語,那麼你覺得他們又會相信多少。在有些時候,態度的強硬不會引發戰爭,卻可以起到威嚇的作用,雖然不一定可以避免戰爭,但卻可以延緩戰爭的爆發。”威廉繼續說道。他絲毫沒覺得自己和愛德華的談話有何不妥之處,那些措辭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陛下說的不錯,很多時候一味的妥協是行不通的。對英國來說,誰破壞大陸的均勢,誰就是英國的敵人。所以當下的情況是無論我們是否以英國為敵。英國都一定會以我們為敵。既然如此,倒不如讓我們國內都斷了對英國的任何念想,轉而加緊備戰,要知道無論在任何時候。自由擁有的實力才是爭取和平的最有效手段。”比洛對威廉的做法表示了贊同。
赫伯特輕蔑的看了比洛一眼。再沒有說什麼。
瓦德西是軍人出身。對外交不是那麼在行,所以一般的外交政策都是由赫伯特和比洛商議決定,瓦德西只是把把關而已。
所以。當威廉把對英態度亮明後,德國國內所要做的就只剩下積極備戰一條路了。
依靠煤炭出口帶來的財富,瓦德西對國家的稅制進行了一次簡單但行之有效的調整,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帝國政府的財政收入。
德國的煤炭主要產於普魯士的魯爾區和薩爾區以及東部的西里西亞,其他的各邦,除了薩克森出產一定的褐煤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煤藏。至於其他的比如鐵礦石、銅礦和鉛鋅礦大多也產自普魯士,少量來自阿爾薩斯…洛林和薩克森。
瓦德西的改革方案要求將全國的礦產稅分出了20%上交帝國財政,作為回報,巴伐利亞等邦同意了由帝國政府實行菸草專賣,其全部利潤都將上繳帝國財政部——為了促成此事,瓦德西整整努力了七年之久。
這項改革犧牲了普魯士的地方利益,但是從全域性而言,對於德國是有益無害的,因為只有中央政府有錢了,才可以加強海軍和殖民地軍隊的建設,這些都是為應對英國的挑戰而必須要做的事情。
1901年上半年帝國政府還發出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那就是建立國家戰略儲備機制。
總參謀部早在幾年前便上報了此一事項的規劃了嚴密的論證,但是卻遭到了國內部分階層的反對而難以施行。
反對者主要來自東部的糧食貿易商和容克地主,“不明真相”的各省份的農民聯合會也加入到反對者中。
一般而言,糧食在豐年的價格比較低,在歉收的年份價格會比較高。農業階層擔心政府的收儲會長期壓制糧食價格,使種植者無論豐收還是歉收年份都無法享受到較高的糧價。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擔心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政府的收儲確實會對糧價形成心理上的壓力。每年的陳糧出庫,新糧入庫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德國農業階層的勢力之龐大是瓦德西不敢輕易得罪的,否則他的普魯士首相的位置恐怕要受到考驗,所以事情一直拖了好幾年而沒有任何進展。
隨著時間的流逝,威廉日益感到了形勢的緊迫,尤其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逝世,在他看來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索爾斯伯裡首相也要在幾個月後逝世,英國的外交政策將會變得愈加難以控制而變得為民眾和新聞輿論所左右。
因此,在1901年初世界糧食價格低迷的當口,威廉排除萬難要求政府下令建立戰略儲備庫。至於第一個要收購的物資自然就是穀物。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戰略儲備庫是由政府出面組織和管理,但是實際用於收購物資的資金全部由威廉提供。為此,威廉專門建立了一個基金,名叫“皇家戰略儲備基金”。
可以說“皇家戰略儲備管理中心”是屬於帝國政府下轄,接受總參謀部指導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就是經營和打理“皇家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