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事後,鮑爾寫了兩封信讓來自旗艦的那兩名士兵帶給艦隊司令,一封是他寫給國王的抗訴信,另一封是寫給艦隊司令的,在後一封信中,他寫道:他已暫時接管軍艦,他將帶領“杜里奧”號前往波拉港和主力艦隊會合參與監視奧軍主力和炮擊波拉的行動。
事到如今,雖然已經有點鬧大,但還不至於失控。
不過,由於耽誤了炮擊的時間,艦隊司令惱羞成怒,一邊另外換一條巡洋艦執行炮轟任務,一邊向艦隊宣佈“杜里奧”號叛變的訊息。
按道理說,艦隊司令的做法也不算錯,畢竟軍令如山,擅自抗命本身就已經是重罪,還帶領軍艦脫逃,這罪行如果放在200年前的皇家海軍是要送上絞刑架的。
在眾多巡洋艦的驅趕下,“杜里奧”號只得又返回了威尼斯港,不過此時陸軍在無法打通前往港口的通道後,決定轉向西南海岸突圍,他們希望在海軍艦炮的掩護下,可以乘坐小艇登船,畢竟只要小艇數量夠多,一個師的部隊很快就可以全部登艦。
不過陸軍的要求遭到海軍無情的拒絕,因為整個亞得里亞海北部除威尼斯港口附近,其他地區都早已遍佈奧地利海軍佈下的水雷。義大利海軍雖然派出了幾乎全部的掃雷艇,但是掃雷比起佈雷的效率可是差了十萬八千倍,海軍軍艦每一條都珍惜無比,絕不能因為解救一個被困的陸軍師而冒險進入雷區。
不過,海軍還是派了一條小型巡洋艦“皮埃蒙特”號前往營救海域,對陸軍的撤退進行炮火掩護。
只是一條小型巡洋艦的火力還是太弱了,單側5門150毫米火炮難以阻止德軍步兵的追擊,最終第六陸軍師只有不到一半人順利撤退,剩下的大部分被俘,另有一個營800多人因乘坐的運輸船觸雷而大部分被淹死。此外,海軍的“皮埃蒙特”號巡洋艦在撤退的過程中也觸雷沉沒,不過大部分士兵游到岸邊被救起。
無比窩囊的第六師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總算沒有全軍覆沒,也算有了結果。
不過為了解救第六師,興師動眾、千里而來的威尼斯分艦隊到此還不算完,一條“皮埃蒙特”號絕不是他們的全部損失。
第一百三十六章 開戰(下)
當重新返回威尼斯港口後,鮑爾知道事情鬧大了。真真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
不過艦隊司令卻沒有再進一步的逼迫,他知道現在不是上艦捉拿鮑爾的時候。一方面他還要集中精力處理好接應陸軍第六師撤退的任務,另一方面,他也怕把鮑爾逼得走投無路,投奔岸上的威尼斯政府。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艦隊司令派人來說傳話給鮑爾說,寫給他的信已經看過,現在威尼斯的任務已經結束,所以他之前的錯誤也就既往不咎了。只要鮑爾把船長和大副放出來,然後跟隨艦隊剩餘船隻一起撤退就權當沒有這回事。
不過,經過一夜的考慮,鮑爾卻越想越害怕,他知道自己抗命和脅迫長官的罪名不小,如果就此返回基地,可能會遭到極為嚴厲的懲處,可是如果就此棄艦潛逃他又擔心名譽受損。
就在這時,“自由威尼斯”的領導人曼寧不知怎麼得到了訊息,親自跑到“杜里奧”號上和鮑爾會面。
曼寧之所以不顧安危親自登艦,是因為他是鮑爾中學時代的校長,對於當年的優等生印象深刻。
加上“杜里奧”號事關重大,如果這條軍艦被“爭取”過來,那麼勢必沉重打擊已經搖搖欲墜的王國勢力。至於他怎麼得到的訊息,其實很簡單。先是“皮埃蒙特”號獲救的軍官把情報告訴追擊意軍第六師的德國部隊,而後曼寧又轉從德國領事那裡獲得這一訊息。
“曼寧校長,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我加入海軍時曾宣誓對王國效忠,除非有一天義大利王國真的不存在了,否則我不會違背諾言。”
聽了鮑爾最後的決定,曼寧無語的搖搖頭,自己的這位學生還是那樣的優秀,那樣的富有騎士精神。
“不過,由於違反了軍令,我打算暫時逃避一陣子。在這之前,我要把權力交還給船長或者大副,您最好再找他們談談。”
鮑爾轉身離去,不一會,他帶著一位鬍子有些花白的老軍官走進來。
“這是船上的大副庫里尼奧少校,從現在起,這條軍艦就由少校說了算了。”鮑爾衝曼寧微笑道,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溢於言表。
說完後,他伸伸懶腰,便獨自一人回到房間收拾行李去了。
“你好曼寧先生,久聞您作為教育學家的大名。我是‘杜里奧’號的